首页 次元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章节

22.废后风波

推荐阅读: 武道战神 史上最强大师兄 御天武帝 绝顶保镖 仙王归来 诸天祖师模拟器 泛次元聊天群 寒门狂婿 鉴宝神医 至尊仙道

就历代封建王朝论,大宋最“仁”;就历代帝王论,宋仁宗最“仁”。《大学》讲:“为人君,止于仁。”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一个君王懂得仁义,讲点良心,虽然没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比一个“功劳盖世”的暴君强多了。

宋仁宗没有忘记为他说话的范仲淹,所以刘太后刚一死,自己刚一掌了实权,就把范仲淹召还朝中,知道他直言无私,便委以左司谏之职。《周礼》谓:地官所属有官谏,设中士二人及史二人、徒二十人,掌道德教导,发现民间堪任国事的人才,并考核乡里治绩。至唐,置左、右补阙,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北宋端拱元年(988)改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凡朝廷阙失,大事廷争,小事论奏。后来宋神宗时改制,升从四品,可见之前顶多是个从五品或五品官,也是品级不高而地位重要。不料,这个新任右司谏范仲淹上台不久,即跟宋仁宗着实“碰撞”一了回。

先是,明道二年(10),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老百姓苦不堪言。范仲淹心急如焚,奏请仁宗派人救灾。深宫皇帝正忙着别的,对民间疾苦不以为然,不予理会。这下,范司谏立马上得朝堂,面折廷争,疾颜厉色地质问宋仁宗:如果你宫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现在江淮和京东各路民不聊生,皇上怎么能不闻不问呢!宋仁宗吃惊之余,悚然醒悟,就委派范仲淹前去赈灾。范仲淹即深入灾区,每到一处先开仓放赈,救民水火,实地考察清楚以后,请求免去庐州、舒州等地的折役茶和江东的丁口盐税,回程时有心将灾民充饥救命的乌昧草带回汴梁城,让宋仁宗和宫中人等看看老百姓怎么活。宋仁宗颇为震动。

上面说了,宋仁宗正在宫中忙着别的,忙什么呢?看似一桩内宫争斗,实则一场政治风波。

宋仁宗的皇后是郭皇后。郭皇后有来历,她是后周名将郭崇的孙女。郭崇归顺大宋以后,赵太祖赵匡胤对他非常信任并加以重用。刘太后专权时,做主把郭崇的孙女选为皇后。那时仁宗不敢违背,只好从命,但他不喜欢这个郭皇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因为她是刘太后给他指派的,用现在的离婚理由讲就是二人之间没感情。但皇上是不可以离婚的,废后那是一件相当严肃重大的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冷落你,跟我喜欢的嫔妃在一起。当时,宋仁宗宠爱两个美人,尚美人和杨美人。你想三角恋情能不出事吗?有一天,三个女人刚凑在一起就发作起来,尚美人嘴快,就挖苦郭皇后一顿。郭皇后仗着刘太后之宠,加之个性也硬,强势得很,哪能忍得,上去就要掴耳光。宋仁宗当然不能让爱妃吃亏,上前拦挡时,便着实代吃了这一巴掌。郭皇后跟当下的时髦女郎一样,留着老长的染色指甲,顺势就在皇上的脸脖子处划出两道血口子。皇上的脸面是别人划的吗?当下龙颜大怒,再想到刘太后对自己的长期控制,不由得就发了狠,决定废掉郭皇后。

废后,古来就是朝廷大事。贵为皇上,也不敢轻易造次,他得与各方面商议商议才行。假如宋仁宗与一个志于道的大臣商议,比如范仲淹,就会得到劝解、宽慰,晓之以大礼,动之以亲情,就像后来奏章所写:“后者,所以掌阴教而母万国,不宜以过失轻废之,且人孰无过?陛下当谕后失,置之别馆,择嫔妃老者劝道之,俟其悔而复宫。”这样的话,就会把一场宫中风波平息。谁知宋仁宗却找了个他认为最“忠”的吕夷简。此人后来长期与范仲淹不和,生出许多事情,所以得在这里介绍一番。

吕夷简比范仲淹大十一岁,字坦夫,祖籍莱州,祖父时移居今安徽凤台。他出身于仕宦之家,伯父吕蒙正乃真宗时名相。吕夷简本人仕途坦荡,真宗朝中进士后,很快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时便当上了宰相。仁宗亲政后,他提出八条规劝:正朝纲、塞邪经、禁货贿、辨佞壬、绝女祸、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皆为当时要务。仁宗虚心接受,对人夸他说:“难得忧国忘身像夷简那样的人啊!”《宋史》也评价说:“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皇上喜欢这种人,认为这才是忠臣,死后御题“怀忠之碑”四字以赐之。但在朝野士君子们眼中,于他则另有评价,代表说法如欧阳修言:吕夷简为政,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宋史》也有酷评说:“其於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什么叫“屈伸舒卷、动有操术”?不就是脑瓜子灵活,屈伸自如,工于权术吗?吕夷简的这一面,正是志于禄者的典型特征。所以,宋仁宗现在要与他商议大事,他能不给“屈伸舒卷”一回吗?仁宗问了:我想废掉郭皇后,你看怎么样?吕夷简答了:要说这是内宫之事,微臣不该多嘴,不过这郭皇后也太不像话,连皇上您都敢打,这也太……吕夷简来个“引而不发,跃如也”,其实他早就记恨郭皇后了,有一段大过节。

刘太后一死,仁宗即着手搭建自己的核心班底,旧臣只留用两位,一位是当年的东宫老师张士逊,一位便是吕夷简。他很满意,回到后宫就随口告诉了郭皇后。郭皇后当下就没好气地说:“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他难道不是刘太后的死党吗?不过是机巧善变,很会看风使舵罢了。一句话点在仁宗心病上。此时吕夷简还没有拍牢皇上,再一个,这仁宗有个大毛病,就是往往主意不真,容易摇摆,这会儿一转念间,便把吕宰相当作刘太后旧人给剔出去了。有个宦官头目阎文应,一向得吕夷简好处,二人早就内外勾连一起①,便把这事给透露出来。吕夷简气得咬牙,从此就盯上了郭皇后。终于三年等来个闰月,不废掉你郭皇后我废谁去!

没想到的是,废后诏书一颁布,朝堂上一片哗然。绝大多数官员都觉得事有过分,郭皇后行为出格,但并无大过,就为这点“家暴”褫夺皇后封号,于大礼不合,于人情有违,给祖宗和天下百姓不好交代。大臣们议论汹涌,仁宗有点紧张。吕夷简就给皇上壮胆:汉光武帝就废过皇后,史有先例怕什么?吕夷简也有同道,御史中丞范讽立即帮腔:光武帝乃大大的明君,尚且废后,况且这郭皇后也把皇上伤害得够呛,废掉没事。这消息传出去,文武百官更加气愤,决定要“伏阙面圣”,找皇上当面说去。谁领头呢?范仲淹自然是一个,另一个则是御史中丞孔道辅,积极呼应者有孙祖德、宋郊、刘涣、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段少连等人。前文书中提过孔道辅这个名字,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出自晏殊门下,为人耿直敢言,此次比范仲淹还显激烈。但是,在吕夷简们的安排下,仁宗不出面,由吕夷简把大臣们召至中书省,说明废后一事。不等范仲淹开口,孔道辅就抢了先,直逼吕夷简:“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吕夷简回答说:“废后有汉、唐故事。”孔道辅进逼:“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吕夷简一时语塞,退去对仁宗说:看来他们要闹到宫里来,“伏阁请对,非太平美事”,这可不妙呀皇上。正说话间,范仲淹、孔道辅和众大臣“径趋垂拱殿”,要求仁宗皇帝收回成命。吕夷简让人连忙将宫门关上。孔道辅手执铜环,叩击金扉,隔门高呼:“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黜废。愿赐对,尽所言。”但是不管怎么喊,里边就是不开门。僵持多时,看看无济于事,大家议定,明日早朝时,发动百官与吕夷简辩论,这才退去。里边的可就下了狠心,出了狠手:吕夷简说台谏官如此藐视御诏,岂能轻从?务必晓以颜色。仁宗也铁了废后之心,再下诏说“谏官、御史自今并须密具章疏,毋得相率请对”,往后禁止你们集体闹事。

当晚,据说范仲淹妻子李氏,苦苦哀求范仲淹勿去招惹皇上与权相,以免招不测之祸。但范仲淹却不为所动,天不亮就头也不回地出门而去。结果,刚走到待漏院,就听有诏传下,贬他去做睦州知州。更绝的是,返回家中时,已有钦差“侍候”启程,十口之家等于是被押送出京的。孔道辅贬知泰州,别的人或贬或罚,无一幸免。

宋仁宗把台谏官们赶出京城之后,废后之举随即完成,将郭皇后打入冷宫——瑶华宫。再由吕夷简等人百般进劝,立宋初名将曹彬的孙女为新皇后。有意思的是,宋仁宗对这个曹皇后也打不起精神,又喜欢上一个张贵妃,喜欢得要命。可叹红颜命短,很快去世了。仁宗大有乃父遗传,还挺痴情,要以皇后之礼发丧,而且在治丧的第四天就宣布天下,追封张贵妃为张皇后,赐谥“温成”。此时京中已无人敢言,吕夷简之辈志于禄者,则由着皇上瞎折腾,你皇上高兴,我们就满意。仁宗一朝,一生一死两皇后,生者郭后入冷宫,死者张后受追封,成了一段旷古奇闻。这一场冲突,便是宋史上著名的“废后风波”。

对范仲淹来说,这就是他的第二次“碰撞”,其结果便是第二次贬官。那么,他的精气神就倒了吗?没有,还是那么强势、那么冲。何以为证呢?先不说别的言志诗文,只看一份《睦州谢上表》。

臣某言:臣昨奉敕差知睦州军州事,已到任交割勾当者。献言罪大,辄效命于鸿毛;宥过恩宽,迥回光于白日。事君无远,为郡甚荣。……臣腐儒多昧,立诚本孤。谓古人之道可行,谓明主之恩必报。而况首膺圣选,擢预谏司,时招折足之忧,介立犯颜之地。当念补过,岂堪循默!

昨闻中宫摇动,外议喧腾。以禁庭德教之尊,非小故可废;以宗庙祭祀之主,非大过不移。初传入道之言,则臣遽上封章,乞寝诞告;次闻降妃之说,则臣相率伏阁,冀回上心。议方变更,言亦翻覆。臣非不知逆龙鳞者掇齑粉之患,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理或当言,死无所避。盖以前古废后之朝,未尝致福。汉武帝以巫蛊事起,遽废陈后,宫中杀戮三百余人。后及巫蛊之灾,延及储贰。至宣帝时,有霍光妻者,杀许后而立其女,霍氏之,遽为赤族。又成帝废许后咒诅之罪,乃立飞燕,飞燕姊妹妒甚于前,六宫嗣息,尽为屠害。至哀帝时理之,即皆自杀。西汉之祚,由此倾微。魏文帝宠立郭妃,僭杀甄后,被发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后周以虏庭不典,累后为尼,危辱之朝,不复可法。唐高宗以王皇后无子而废,武昭仪有子而立,既而摧毁宗室,成窃号之妖。是皆宠衰则易摇,宠深则易立。后来之祸,一一不差。臣虑及几微,词乃切直。乞存皇后位号,安于别宫,暂绝朝请。选有年德夫人数员,朝夕劝导,左右辅翼,俟其迁悔,复于宫闱。杜中外觊望之心,全圣明始终之德。

且黔首亿万,戴陛下如天,皇族千百,倚陛下如山,莫不虽休勿休,日慎一日。外采纳于五谏,内弥缝于万机。而况有犯无隐,人臣之常,面折廷争,国朝之盛。有阙即补,何用不臧!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尧舜;中外有道,跻民俗于羲黄。将安可久之基,必杜未然之。

上方虚受,下敢曲从?既竭一心,岂逃三黜。伏蒙陛下皇明委照,洪覆兼包,赎以严诛,授以优寄。郡部虽小,风土未殊,静临水木之华,甘处江湖之上。但以肺疾绵旧,药术鲜功。喘息奔冲,精意牢落。惟赖高明之鉴,不投遐远之方。抱疾于兹,为医尚可。苟天命之勿损,实圣造之无穷。乐道忘忧,雅对江山之助;含忠履洁,敢移金石之心。仰戴生成,臣无任。

通篇气势,哪像贬官语言?遭贬的倒像是吕夷简们。皇上,他们给您出的什么馊主意啊!拿汉唐废后说事,看看他们废后引出的现祸与后遗症吧,那真是“前古废后之朝,未尝致福”“危辱之朝,不复可法”,千万不能再蹈他们的复辙呀!至于我“腐儒”范仲淹,“事君无远,为郡甚荣”,你皇上把我下放到睦州,好地方啊,“静临水木之华,甘处江湖之上”,我可是“乐道忘忧,雅对江山之助;含忠履洁,敢移金石之心”。该怎么说还怎么说,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该怎么活还怎么活,这叫“有犯无隐,人臣之常,面折廷争,国朝之盛”也!

范仲淹在二次贬官期间,还写了诸多别的诗文,也放在后面专章里一并展示。(未完待续)

相邻推荐:九阳神鼎绝对**军界神话最强的系统大世尊黄帝内经网游之野望三国之召唤猛将界王恶鬼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