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次元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章节

28.伴着边患成长

推荐阅读: 武道战神 史上最强大师兄 御天武帝 绝顶保镖 仙王归来 诸天祖师模拟器 泛次元聊天群 寒门狂婿 鉴宝神医 至尊仙道

范仲淹与韩琦受命于危难之际,不敢稍怠,分头日夜兼程赶奔边防任所履新。月余后返回京城,联名给仁宗上奏一本,题为“奏陕西河北和守攻备四策”。开头一段颇见纵横交错的历史眼光:

臣等闻三代以还,皆有戎狄之患,以至侵凌中国,被于渭洛。齐晋逐之于前,秦汉驱之于后,中原始清,人伦乃叙。逮于西晋之弱,群胡猾夏;天宝之末,石晋之际,中国不幸皆罹其害。自周世宗北征之后,虽疆土未复,夷夏稍分。我祖宗奕世修备,大庇生民。今西北二方,复相交构,夹困中国。元昊率先叛命,兵犯延安,次犯镇戎,杀伤军民,曾无虚岁。

范仲淹和韩琦在说: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始终伴着边患成长。这里只说范仲淹,他就是伴着西夏边患长大的。

苏东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天狼”何谓?本指天上犬星,旧说专指侵掠,如屈原在《楚辞·九歌·东君》中就说:“长矢兮射天狼。”苏词之“天狼”,则专指作乱西北的西夏国。

从公元一〇三八年至一二二七年间,在中国西北地区,存在过一个由党项人建立的封建政权,以夏州(今陕西横山县)为国都,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部分地区,疆域方圆数千里,东至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十分辽阔。其实,西夏建国前的历史更长,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党项是羌族的一支,隋书说“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那时,他们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安置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后来,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盟主部落拓跋氏占据今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地区。到了唐开元年间,为躲避吐蕃军队的劫杀,他们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安史之乱起,郭子仪怕党项羌跟着闹事,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今陕西榆林)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略相当于今天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这个地区也有来头,乃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迁来的拓跋朝光部就称为平夏部,成了此后西夏皇族的先人。唐僖宗时,首领拓跋思恭因平黄巢有功,被赐以国姓李,封夏国公。从此以后,拓跋思恭及其后代便成为当地一种藩镇势力,其武装被称为定难军,领地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即今鄂尔多斯南部地区。经过二百多年经营,平夏地区极为富饶:以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七里平为核心的农业区,还有特产的上好青盐,年产量可达一万五千斛左右,为平夏部党项羌日后立国争雄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就看会出什么样的人物了。

历史走进宋代。宋太祖虽然坚削藩镇兵权,但对平夏部还算客气,“许之世袭”。但宋太祖一上台,就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割踞势力。此时的夏国公名叫李继捧,本事有限,不敢咋的。但他有个族弟李继迁非比寻常,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虎落平阳,没什么活头了。于是他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宋家皇帝还不知道李继迁的厉害,跑了就跑了吧,没太在意,就此由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祖孙三代,给堂堂大宋造出掀天的边患。且说李继迁脱逃后,在外连娶多位当地豪强之女为妻妾,以此积聚力量,势力渐盛。就在范仲淹出生前三年即公元九八六年(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二月,李继迁盘算利害,投奔大宋宿敌辽国,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转年再封夏国王,而李继迁故伎重演,娶大辽宗室女义成公主为妻,以张其势。李继迁颇具政治智慧,在宋辽之间见机跳转,两头取利,身段极为娴熟老辣,请看下面小录:

范仲淹三岁时,即公元九九一年(宋淳化二年,辽统和九年)七月,李继迁归宋,封为银州观察使,赐国姓赵,名保吉。

范仲淹六岁时,即公元九九四年(宋淳化五年,辽统和十二年)年初,李继迁叛宋而去。宋派其族兄李继捧进剿,败,兵马器物被夺。第二年三月,李继迁抢夺宋军送往灵州的辎重,宋军死伤惨重。同年五月,攻击宋西凉府。

范仲淹九岁时,即公元九九七年(宋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年底,李继迁再次脱辽归宋,新继位的宋真宗授其为定难军节度使,领银、夏等五州之地。但李继迁并不买账,跳过年就再次劫夺宋军送往灵州的辎重。

范仲淹十四岁,早已长成有志少年,知道何为边患了。这是公元一〇〇二年(宋咸平五年,辽统和二十年),三月,李继迁身为宋官,却挥兵攻陷灵州,第二年正月改灵州为西平府,设立官衙,按国都规制打造。接着攻占了西凉府。

范仲淹十六岁时,即公元一〇〇四年(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年初,李继迁被六谷蕃兵射杀,其子李德明继位,一如乃父手段,随即投辽,受封为西平王。

范仲淹十八岁时,即公元一〇〇六年(宋景德三年,辽统和二十四年)十月,李德明一转身再归宋,被册封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不久,辽攻高丽得手,一时势大,李德明便暗中通款投靠,被册封为夏国王。就在范仲淹进士及第,初入官场不久,李德明把都城由西平府迁往兴州(今宁夏银川)。这前后,宋真宗病死,宋仁守即位。另一方面,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也正式出场了,他比范仲淹小十五岁,可二十四岁就统率大军袭占甘州(今甘肃张掖市),再攻占凉州(今甘肃武威市),李德明一死,他正式继位。真正建国称帝,搅得大宋惶惶不可终日的,正是这位混世太岁。

李元昊生于公元一〇〇四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据说他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呱呱坠地时,啼声响亮,双目炯炯。尚在髫龄之年,就颇有主见。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朝贸易,因换回的东西不合心意,便怒斩使臣。小元昊于是发话道:“吾戎人本从事鞍马,今以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杀之,则人谁肯为我用乎?”又据说,青年元昊中等身材,魁梧雄壮,长着一副圆圆的面孔,亮目下,鹰勾鼻子高高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霸气。喜欢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冠,身佩弓矢,与一班亲随卫士纵横驰骋。还说他喜读兵书,对汉人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精心研读。另外文才也不错,精通汉、藏多种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后来的西夏文字就是以他为首创造出来的。在宋、夏边境地区,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宋军边帅曹玮早想一睹元昊风采,派人四处打探他的行踪,听说他常到沿边榷市行走,遂几次等候,以期会面,但总不能如愿。于是派人暗中偷画了元昊的形象,一见不由得惊叹:“真英物也!”并由此预见到此人日后必为宋朝大患。曹玮预见真不错,青年元昊野心勃勃,对父亲的和宋政策日益不满:“吾部落实繁,财用不足。苟失众,何以守邦?不若以所得俸赐,招养蕃族,习练弓矢。小则四行征讨,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丰盈,于计为得。”父亲李德明心下暗喜,以言相激曰:“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正色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英雄之生,当王霸耳。”其实,李德明在被辽国册封为夏国王以后,早有霸图,动用数万民夫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市)西北的敖子山上,修建宫室,绵亘二十余里,极其豪华壮丽,他从夏州出巡敖子山行宫时,“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俨然可与宋朝皇帝比肩。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他就“僭帝制”,追谥其父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庙号武宗”。第二年夏天,作迁都准备,说:“西平土俗淳厚,然地居四塞,我可以往,彼可以来。不若怀远,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绕其东南,西平为其障蔽,形势利便,洵万世之业也。况屡现休征,神人允协,急宜卜筑新都,以承天命。”于是,改怀远镇为兴州,正式定都。如今看到儿子如此争气,更为得意了。着意派元昊对河西回鹘作战,大胜,遂立为太子。立元昊的生母卫慕氏为后。第二年,为给儿子增加政治资本,仿父亲李继迁娶义成公主故事,再向辽国为儿子请婚,娶辽国宗室女兴平公主为妻。宋明道元年(10)十月,五十一岁的李德明在为儿子做好建国称帝的各项准备之后死去,他相信这个儿子必定有大作为。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李元昊于公元一〇三八年(宋宝元元年,辽重熙七年)十月,在尽得河西之地之后,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元年。此时,范仲淹整整五十岁,年在知天命,刚从饶州贬所迁到润州。要再过一年多,历史才会把他推在李元昊对面,来一番政治加军事的大较量。(未完待续)

相邻推荐:九阳神鼎绝对**军界神话最强的系统大世尊黄帝内经网游之野望三国之召唤猛将界王恶鬼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