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 谢相 章节

30、第三十章

推荐阅读: 绝顶保镖 仙王归来 至尊仙道 寒门狂婿 武道战神 史上最强大师兄 诸天祖师模拟器 泛次元聊天群 鉴宝神医 御天武帝

甘泉宫紧挨着甘泉山, 一半宫殿林苑建在山坡上, 还有大半则在山下平地。自前秦起, 这周遭便无百姓踪迹, 方圆百里,不见民宅。

既无人烟, 刘藻原以为出了宫门, 便少不得荒凉,谁知虽不见人影,然而道路宽阔,野迹明媚, 一见之下, 不觉渺无人迹的荒芜, 倒要叹一声好风光。

胡敖虽也居宫禁,却知得甚广,竟能答出谢相宅邸建在何处。

“此处算是谢氏别业了, 距甘泉宫不远,此去半个时辰可至。”胡敖回道。

他也骑在马上,落后小皇帝半个马身, 他们身后还有三十余名侍从,皆是羽林郎所扮,骑了马, 腰间悬着环首刀,打头二人乃是羽林校尉,在小皇帝后两个马身处, 随时维持着警惕。

刘藻勒住缰绳,马儿在原地踏了两步,方缓缓停下,垂下头颅,啃了几口道旁鲜嫩的草。

“大将军居何处?”刘藻又问。

怎地问起大将军来了?胡敖不解,却也详尽回道:“大将军居处与谢相相去不远,不但是丞相与大将军,许多大臣皆居那一片。”

胡敖与她解释了此处地势。

大臣们在这一带建别业是武帝朝始的,近宫禁处,不可居人,远一些又不便入宫,除甘泉宫内,北面风光最是秀丽,又甚清凉,官大些的,爵高些的,皆住在那一片。

刘藻听明白了,点了点头,重新一扯缰绳,道:“带路。”

三十余人,可谓浩浩荡荡。

行至宫禁五里外,渐渐可见着人影了。多是些少年郎相约跑马,也见了一架轺车,轺车上坐了一小女孩,与刘藻一般岁数,车旁跟了两名婢子,车后坠了数名仆役。

刘藻有事在身,未顾得上留意这女子,骑着马,自她身旁跑了过去,却不知那女子看着她的背影,忽羞红了脸,一直望着她走远了,方问身旁婢子道:“这是谁家小郎?”

婢子自是答不上来。

刘藻骑着马,一直到了胡敖所说的那一片,果见连片宅邸。她往后招了招手,胡敖驱马上前,刘藻待他靠近了,方问道:“桓师居何处?”

胡敖一愣:“桓、桓师?”

刘藻点点头,又问了一回:“朕要视疾,桓师居何处?”

“陛、陛下不是去访谢相?”胡敖颤声道。

刘藻笑了一下,那容色淡淡的,却使得胡敖慌忙垂下头去,不敢与她对视。

刘藻深知,她若直言要来见桓匡,恐是连宫门都出不得。她需一契机,接触朝臣。桓匡卧病不起便是她的契机。

胡敖且还猜不到陛下此时见桓师是何玄机,却本能地感知陛下此行必有些打算。

皇帝是一傀儡。所谓傀儡便得安安分分的,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做,只需占着那位置也就是了。然而哪个皇帝,甘心只做一木偶。胡敖早知陛下必会有所举措,却不想这一日来得这样突然。

小皇帝也不催促,四下望了望,仿佛赏景。

胡敖瞥了眼身后,那是三十余名羽林郎。羽林设立之初,武帝为建一支私军,用的多是六郡良家子,也有些孤儿。到如今,羽林已成了官宦子弟,晋升之阶。三十余人,不知其中按了多少耳目。

春和殷鉴未远,胡敖本不敢出头,但他看了看刘藻,暗自叹了口气——既已到了此地,纵使他不肯带路,想必陛下也有良策。

桓匡天子之师,朝廷自亏待不了他。他的居处,自然也在这一片。

刘藻使人敲开了门,门内出来一老仆,见了他们,疑惑道:“不知小郎是何人?”

桓匡卧病,视疾之人不少,只是那是卧病之初,二月过去,除却几名入室弟子,常来侍疾,已少有人上门。

胡敖上前道:“这是桓子的学生,特来探望。”

“学生?”老仆的目光在刘藻身上上下打量。

刘藻一笑,自袖中取出那枚武帝所赐的青鱼佩,递与他道:“桓师见了这枚玉佩,便知吾是何人。”

老仆闻言,神色一肃,见那玉佩质地莹润,如一汪绿油油的湖泊,萦绕着温润的光,便知这小郎来历不凡。他双手接过玉佩,恭敬道了句稍等,便入内去禀报,去时还不忘将门重新关上。

那扇黑漆漆的门再开,来的便不是原先那老仆了,而是一年过而立的男子,男子头戴高冠、褒衣博袖,步履匆忙。

他一见刘藻,连忙下拜:“家君卧病,不能亲迎,望乞恕罪。”

“吾视疾而来,怎能令桓师出迎?”刘藻笑道。

男子这才起身,侧身让到一旁,恭请小皇帝入门:“臣桓亭,领相府东曹椽一职。”

刘藻随他入内,道:“可是告假在家?”

桓匡有七子,桓亭是他第五子,虽非嫡长,然而在京就近侍奉的,仅他一人。父亲卧病,为人子者,若不能告病侍疾,必会受人诟病。

故而桓亭回道:“正是。”

刘藻点了点头,也不与他搭话,跟随他往里去。

桓亭见她并不谈及朝廷之事,也是松了一口气。

桓宅甚是宽阔,两侧有廊依墙而建,正中一条石板路,直通堂前,如此一来,便显得十分幽深。

桓匡卧病,不能起身,故而不登堂,直往后院。

至一正房前,桓亭恭敬道:“请君入室。”

刘藻在门前,脱履,单着白袜而入。

桓匡躺在床上,手中颤颤地拿着那枚青鱼佩在看。他眼睛很浑浊,眼中光芒黯淡。刘藻自他病后,时常赐物赐药,却赐得不大真心。

她不喜欢这位老先生,因他顽固守旧,且冥顽不灵,也兴许先生无过,是她过于功利,不能潜心治学。故而二人能和谐,全是刘藻装得顺从听话,装得喜好儒家。

不知桓匡是否猜到她心口不一,但他其实颇为喜爱这师生缘不深的弟子。

他见了刘藻,抬起身子,欲见礼。刘藻忙跨上前,扶住了他,将他轻轻地安置回床上,道:“吾师免礼。”

桓匡的手因年迈,因疾病微微地颤抖,他将青鱼佩送到刘藻眼前,气若游丝道:“这玉佩珍贵,陛下可要、可要千万,保管好。”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所形容的,是天下太平,君民同乐之景。

武帝当年吟诵此句,赐皇孙青鱼佩时,未必是寄予厚望,但如今皇孙肩负汉室大业,这诗句便有了旁的深意。

刘藻接过青鱼佩,郑重道:“诺。”

桓匡看着她将玉佩收到袖中,保管好,方才缓缓道:“陛下此来,为的什么,臣知道……”

自桓宅出来,刘藻达成所愿,心却更沉重了。她未料到,桓师愿意帮她。

她今来此地,为的是换一名先生。桓师重病,经不起劳累,帝师一位,自是需让出来。只是何人可为帝师,又是一场商榷。

刘藻心中有了人选,但她言轻,无人会听她的诏令。故而要将此人推上此位,必得有桓师相助。

在病榻前走了一趟,出得门来,天似乎更蓝了些。

刘藻仰头看了看,一行大雁,恰从空中飞过。她回头望了眼桓宅的门,眼中有些无所适从,与感激。

桓师平日对她不苟言笑,她以为他不喜她,今番来,怕是得颇废一场口舌,不想还未等她开口,桓师便一口应下了。

可见人外表所行,与他真心所想,未必是一致的。

她还得将目光学得更锐利些,能看透人心才好。

刘藻一面想,一面翻身上马,一面又思索来日若有机缘,还得回报桓师。

马儿哒哒地行。回去便不必那样急了。刘藻也有心思看一看四下的风景。风光确实大好,若能在此处行宴,配以美酒仙乐,必是十分风雅。

可惜她无此兴致。

她来见桓匡的消息必已传了出去,不知谢相会作何反应。

刘藻显得很沉稳,先瞒住了宫中,私自出宫,又有意提起谢相,使得胡敖以为她是要去相府,而后猝不及防表明用意,使人措手不及,那时周遭皆是官邸,一吵嚷便会引来无数人,要拦她已来不及了。

这且是刘藻第一回擅自做主,背着丞相与太后行事。

她有一些兴奋,此事一旦达成,她与朝中便有了一条渠道。不会所有的大臣全部依附了谢相与太后,总有人会期望她这皇帝能亲政,她要设法将这些大臣聚起来。

她已迈出了第一步,不论是成是败,若是成了,自然是好,即便不成,也能使对她寄予厚望的大臣看到皇帝的决心。

小皇帝自以办成了大事,高高兴兴地回了甘泉宫,一入宫,便见谢漪已在殿前等她了。

开开心心的小皇帝脚下一顿,气息都有些乱了,努力维持了镇定,走上前去。

谢漪看着她走近,行过一礼,问道:“陛下去了何处?怎有心思出宫游玩?”

她必是什么都知道了,却还这般惺惺作态。刘藻心中不满,但目光一触及谢相的面容,她又生不起气,只冷冷道:“桓师卧病已久,朕去瞧瞧。”

谢漪笑了一下,眼中却是冷的:“哦?那陛下可瞧出什么来了?”

刘藻对上她冰冷的眼神,心中已是怕了,但她不能退缩,她正要硬气地说回去,谢漪却伸手握住了她的手腕,道:“陛下衣衫染尘,不如入殿,由臣侍奉陛下更衣。”

更、更衣?刘藻睁大了眼睛。

作者有话要说:  熊孩子做了坏事回家被逮个正着。

相邻推荐:大唐双龙传重生许仙当儒圣超级召唤系统从穿越动管局开始时光正好感谢相遇天才医生:重生十八岁八岁,我瞒着爸妈加入职业战队八岁的我成了火影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洪荒:我夺舍了葫芦娃诡异再生之地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