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穿到明朝考科举 章节

第256章 第 256 章

推荐阅读: 武道战神 寒门狂婿 绝顶保镖 史上最强大师兄 御天武帝 仙王归来 泛次元聊天群 诸天祖师模拟器 至尊仙道 鉴宝神医

转天王守仁酒醒之后, 脑中蓦然撞进了一桩大事。

虽然那天散落在父亲书房里的画稿他没看清楚, 可仔细回忆起来, 那些画稿是一张张散开的, 纸边整齐,不是从哪本连环画上现撕下来的书页。而昨晚那句“他竟又”言犹在耳, 处处细节相对, 竟让他拼凑出了一个这么多年都视而未见的真相——

他的父亲是当今最时兴的锦衣卫漫画幕后作者之一。

而且他们王家的老家在浙江余姚,城西临着姚江旁有一座山, 叫作龙泉山。

龙泉……隐士……

他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匆匆请夫人把那套从先帝年间就开始售卖的连环画全翻出来, 抱到书房里, 一本本摊在沙发上, 从书封上的笔名开始细细研究。

那些笔名也有规律, 有时龙泉隐士在上,有时郁州生在上,有时水西先生在上,有时东山野叟在上……总之名虽相同, 排序却是随着内容不同而变化的。他从前没留心, 这回细细总结了一遍才发现,好像有安千户的几卷都是龙泉隐士靠前的。

且他的崔世兄还给他寄过《锦衣卫之风起云涌》搬上戏台时,京里才子们评议这部戏的文集。集子中又有这位龙泉隐士写的,论安千户男扮女装如何必要、驳斥安千户性情似女子之类的文章。

他那立身严谨清廉, 教子严格父亲竟喜爱写男扮女装的故事, 在安千户身上投注了那么多心思……

不不!余姚世代出才子, 光翰林院就还有一位余姚出身的状元谢世伯,也未必他父亲就是那个最爱写安千户故事的人?

他刚想给父亲开脱,目光就滑过了紧紧列在龙泉隐士名字之下的东山野叟。

东山谢氏。

东晋谢安。

这东山野叟还能有别人吗?龙泉隐士还能是谢迁吗!

王守仁长叹一声,把书扔到身后。

翰林侍讲攒书,翰林侍讲学士是著者,其余作者虽也紧紧隐身于假名之后,他难道还能猜不出那些人的身份?就是猜不出每个笔名背后后藏的是谁,也知道他们……都是翰林院的人!

若是才学相差太多,谢大人和他父亲这样的名家之笔能不脱颖而出?若是身份不同,父亲焉能不把新出才子引进家门来往唱和?

他这些年没看出破绽,正是因为那些名士本就是常出入他家的世叔长辈!

想通这点之后,他很快又猜出了一位水西先生背后是何人——这些连环画作者头一次出现,几乎都是在《王窈娘琵琶记》上。那时崔燮还只是个秀才,连举人都没考,怎能请得动他父亲,请得动谢大人?

其中必有西涯公牵线!

将西涯两字颠倒过来,再去掉水边之厓,非水西先生又是何人!

王守仁在家里默默思考了一白天,晚饭也没吃,悄悄地往谢家拜访了一趟。见着谢镇抚之后,他没问崔燮、没问锦衣卫连环画,只是先问安千户是不是像画书杂剧里那样爱扮女妆。

他眼都不眨地说:“我从前忙着应试,没空看新连环画,这些日子重拾起来,竟发现安千户是我同乡余姚人。我既佩服其勇毅,又有同乡之情,心怀敬慕,故特来问大人一声。”

不。

安千户不是余姚人,他老家其实在蓟北,余姚是作者王状元和眼前这位状元公子的故乡。

谢镇抚不好告诉这位未来圣人,书里安千户的出身与女装办案、色·诱倭寇等行事都是他父亲王状元尽心编出来的,只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并非如此。安家世居蓟北,安千户他为人刚肃,办案时也就是带着下头人走访排查,没有那么多手段。

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其实他生得也没有连环画上那么俊丽,书里是为了故事好看,刻意给他...添了一样特色罢了。”

王守仁该担心的都担心过了,听到安千户的真实情况也只是有些感慨,垂头答道:“原来如此,是守仁愚钝了。”

谢瑛安慰道:“也不光是安千户如此,我们锦衣卫办差多半是先寻了街上的正副乡约并里长来问话,然后依里甲挨家走串,没那么多飞天走地的奇事。那书中戏里写的,案子大体是有那么个案子,内中细情多是文人自己想出来的,你也不必都当真。”

王守仁道:“我其实不该来问这些,只是好奇心重,一时难以自制啊。”

不过至少他确认了父亲写书时只是借了安千户一个名字,出身容貌乃至男扮女装之事纯是由父亲自己编写成的……

那么父亲在书中描写的那个出身余姚,“旧书旧舍无故恙,某水某丘安可忘”“采将芹叶思君献,斫得江鱼念母尝”的人是谁?

他心事难平,沉默地向主人告辞。

谢瑛起身相送,宽和地劝慰了一句:“你们少年人正该多思多问,不因循前人,有个自己的道理。崔贤弟偶为寻作者的事托你一次,也别占了你的心思,他……与王大人和朝中诸公一般,都盼着你下一科争得鳌首,早些取中个出身?”

赶紧把心学创出来,省得崔燮一天天惦记他了。

王·还没当上·圣人拱手作别,应道:“多谢镇抚提醒,我自不敢辜负父亲与诸位大人的用心,回去自当闭门读书,求个透彻解读,剥脱文字,见其本心之意。”

============

王守仁拿出探幽索隐的精神,回家研究那部翰林诸君子托名锦衣卫而写出的大作;崔燮这边则改行当了眼科专家,寻匠人替祝枝山磨眼镜。

大宋开始就有舶来的水晶镜,却都是以老花镜为主,现代式样的鼻架眼镜恐怕还得等个几十上百年。不过崔燮既然穿越过来了,又是个现代人,记得眼镜大体什么样儿,又知道配之前得测个瞳距,好歹能给匠人提供先进些的思路。

当然,让他算凹透镜成像数值,他也是算不出来的。在高二分班那天,他就毫不留情地把物理还给了老师。

好在他们系里有的是戴眼镜的同学,他自己也画过戴眼镜的人物,如今还记得大体是什么样的。他就先按着记忆画出了现代眼镜和镜片的样式,雇来会磨镜片的匠人,给他们图稿,讲了讲自己都不怎么明白的凹透镜原理,然后贡献出装西洋景用剩下的水晶片叫他们实验去。

反正祝枝山就住在京里,随时把人叫过来试镜子也不麻烦。

崔燮把眼镜的事交待出去,就抓紧时间给祝枝山写《少年锦衣卫》梗概。

这些江南才子有个恃才傲物的毛病,就不能跟翰林院的前辈们那么体贴,由着他想往里加谁就加谁,只能按着现有的锦衣卫框架,把两位张国舅添进去。

但他们俩的身份不能再是国舅,只是一对出身神秘,天赋绝高的少年。

毕竟正篇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了开元年间,唐明皇的身份是先头成化帝占着的,杨贵妃则影射着万贵妃家。要是再把两位国舅添到国舅这个身份上,弘治天子不好搁,辈份也不好论。而要把少年锦衣卫的时间往后拖拖,就又不是那个盛唐了。

只能对不住弘治天子,让他神隐了。反正他也不好看戏,大概也不爱在戏里扮个大唐的皇帝吧?

他不客气地删了当今皇帝夫妇的戏,让祝枝山拿着自己新写的大纲填补。两位国舅在戏里也不用写成他的弟子,写成哪座山里隐士高人的弟子,下山来跟着谢镇抚办差,助锦衣卫涤荡朝中奸佞乱臣就行。

文稿后面照例附了两位国舅的彩图,画得比真正的国舅更俊俏些,身材修长,双眼高光点得明亮,充满了清爽飞扬的少年气。

祝枝山拿着眼镜仔细赏...了一遍,充满鉴赏大家的气派地说:“这便是居安斋佚名画师的手笔?比彩印出的图更生动鲜活,又比旁人画的更精致入微,如将活人印在纸上般。我在两京看过这么多幅仿崔美人风的画,这一幅是最得崔美人精髓的!”

谢谢,能不能不提那个名字?

京里人现在都不说“崔美人”,只说“居安斋”了,祝枝山这个不赶潮流的江南才子一句话就捅上崔燮人生的黑历史,捅得他恨不能把这位才子打包扔出去。

他拿周星驰安慰了自己好半天,才忍下了祝枝山的天然嘲讽,轻咳一声说道:“这两位国舅的故事大体如此,不过只这几页大纲却是撑不起一本连环画的。枝山你可在里面随意添枝加叶,但添出来的东西——”

他敲了敲桌面,把祝枝山的目光从眼镜片里□□:“我是要审核的。”

写出来的剧要符合大明王朝价值观,不能讽刺评击天子与朝中大臣,要符合律法规条,不能宣扬因果报应迷信思想……

祝枝山皱着眉道:“枝山所作的文章不敢说一字不能易,但也有个鄙帚自珍的毛病,不愿叫人随意删改。大人若觉得在下不够资格写这文稿,大可……”

崔燮微微勾起唇角,如同亲座师一般慈爱地问他:“枝山这么说,是觉得自己的文章一定不能入我这今科会试同考官之眼么?我却是一向觉得你文章好,叫人读罢了齿颊留香的。你连处处贴合前圣之意的科场文章都做得,这样的小说怎么写不出来?

“莫非你写什么文章都任情纵意,不揣摩考官的性情喜好,不体味他选出这句题目的深意,只凭自己的喜好随意写来?若是那样,就难怪你有惊世之才,却考不取进士了。”

他右手一个用力,把个受惊的祝举人按在桌边,叹道:“我岂能看见你这样的绝世之才空耗青春,走上歪路?你今日起就搬到我府里来,我亲自盯着你作文章,教你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作出士子百姓都爱看的,能和《锦衣卫》正篇般能传遍天下的话本文稿;也教你做能贴合考官心意的时文。”

相邻推荐:我在海贼世界做任务大秦之神级召唤大秦帝国风云天下追龙剑仙三千万回到明朝当太后回到明朝开工厂每日抽奖系统学霸的极品抽奖系统幸运抽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