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穿到明朝考科举 章节

第126章

推荐阅读: 武道战神 寒门狂婿 绝顶保镖 史上最强大师兄 御天武帝 仙王归来 泛次元聊天群 诸天祖师模拟器 至尊仙道 鉴宝神医

九月上旬崔燮就打发了刘庄头给小崔燮的外家送礼, 又随便收拾了些纸墨寄给云南的崔参议, 剩下要费心的就是修水车了。

他这边能支银子,却去不到庄子里盯着,只好叫两边庄子上隔五天发一个修造进度报告, 精确到木料数量、修建比例。每份都由庄头、管事和匠人签名画押, 交到家里存档, 再着小凉哥、小申哥和居安斋老店可靠的伙计没事过去抽查,双管其下, 倒也不怕做活的拖延敷衍。

昌平庄上的稻田临着河,建的是座筒车, 以水力激发转轮日夜舀水灌溉。嘉祥屯那边是个旱田, 虽也临着水,却不能叫它直接引进田里,便弄了个牛力转盘水车。要用水时便叫牛拉动转盘, 转盘边有类似尺轮的木杆与水车轴轮上的木杆相驳, 便能引水灌入田间水渠里了。

这些总归都有人盯着, 他只是看看报告, 剩下的时间没什么大事要看顾, 就调着花样教弟弟背书。

其实崔衡回到家里后, 本该立刻移交给陆先生管教的,可他在外头沾染了太多坏毛病——又或是家长教的, 骂兄长跟吃饭似的。崔燮嫌他丢人,又怕他教坏了和哥,索性就在房里一关, 只当家里没这么个人。

若搁在从前,陆先生就得要找他要过人来教育,可自从见识了铅笔的妙处,陆举人的心思就搁在了铅笔上,想不起他来了。

读书人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他自知是立不上了;立言么……虽说东家家里见住着一个开刻书局的学生,出书不难,但也不一定能流传后世;唯有这铅笔事关教化,弄好了就是泽被天下、流芳百世的善举,岂容的他不用心?

他借了崔燮的笔记本,苦练了好一阵子铅笔字,以熟悉铅笔的特性。连给和哥上课时都不只捧着书摇头晃脑地练,而是拿个木板子边讲边写,讲完了让他拿回去抄写。

崔燮见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用黑板、粉笔教学**,特地叫人拿墨汁涂了块黑板,又备下做衣裳用的滑石粉块给他,问他要不要改用这个。

陆举人试了试划粉笔,觉得不如烧造成的铅芯好,摇了摇头:“虽然白的不污衣裳,可粉面掉的厉害,质地太软,不如石涅硬可可的顺手。再就是黑底白字也不好看,还是看墨字舒服。人家抄经文是有用磁青纸、金粉书写的,爱的却是它贵重,看着却不如咱们惯用的白纸黑字入眼。”

崔燮从小学就看老师用粉笔教学,大学里倒多用白板黑笔,两样都挺习惯,便不管陆举人爱用什么,只说:“都听先生的,那先生再看看新烧的石墨笔合不合手,要粗些细些只管与我说,或是叫崔大管事给小申哥说一声就行。”

陆先生刚练出一手铅笔字来,正新鲜着,摆了摆手说:“不用你费那个心思。我要教人家用这笔,自己若不用一样的,还怎么教人家呢。”他还没发展到下乡支教的地步,却是常常到居安斋视察,偶尔看到衣着寒素的书生,便跟他们推介铅笔的好处。

说着说着,他忽然想起来:“上回给你留的作业做了没,拗体诗不讲平仄声律,应当是容易作的,怎么还没见你交?”

……

这不是家里事多,一时忙忘了吗。

好在陆举人要的不是极严的律诗,不需推敲也能作出来。崔燮略作思索,当场接过铅笔题了一首:“京郊产石涅,闺阁用画眉。时人重螺黛,奚知此物奇?入窑经百炼,临纸作万言。贫家得此笔,不复忧学资。”

反正不管平仄格律,对仗要求也不严,临时现编也不费劲儿。

陆先生看着这诗笑道:“叫你作拗律,你就作成文章了,倒真是古朴直白。不过颈联能对仗,整首诗一韵到底,还在律诗的品格之内。若真作古风还能再活泼些,譬如你用这个‘支韵’,也可在诗中用邻韵‘微齐韵’,不过只能平声相...通,上去相通,入声却是万不可与其他韵部相通的。”

他手边就有白板、铅笔,拿起来在上面写了平上去三部归类而成,可以邻韵相通的十五大类,而入声则单独归了八类,不可与平上去相通。

古风押韵,越到后世实际上是越宽的,唯独入声卡得严苛,倒是和《中原音韵》中入声摊入“平上去”三声,南戏中入声可与平声押韵的作法正相反。

崔燮也要拿笔记本记一下,陆先生捋了捋胡子,得意地朝他摆手:“你就好好听着,回头拿我这板子去抄,不要在我讲时分心。”

不用记笔记当然轻松,崔燮也满心欢喜地收起纸笔,盯着他的板子听课。

讲罢了邻韵相通,又讲换韵。作古诗不必似律绝般一韵到底,两句便可一换韵,只是换韵的那两句,第一句最好押韵。若想多作几句再换韵,也可四句、六句、八句……倒没什么特别的限制。

可没有限制,也就意味着要写的长,不长就连换韵都不够。

崔燮背过不少汉唐乐府,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三吏》《三别》之类,特点通一个字,就是长。前世上学时背着都觉得费力,考完试就恨不能都还给老师,如今虽然背古文背的多了,显不出它们的长和难了,但要自己学着写起来……

往好处想想,万一他能写出一首流传后世的古诗,让那些小学生们痛苦的背诵,也算不负此生了。

他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围笑,搓了搓手,倒有些期待今天的家庭作业了。

陆先生刚在木板上写了“三平调”,回头看到他眼冒精光,一脸兴奋的模样,不禁皱了皱眉:“我方才就讲了讲拗句如何收尾,你笑什么?莫不是心跑到别处了?”

崔燮连忙摇头,解释道:“学生只是从前写律诗时深以押韵、对仗为苦,如今随先生学了古诗,觉得思路开阔,不禁为之高兴。”

陆先生轻微地白了他一眼:“学了古风也不能放纵,你要科举进士的人,应制诗才是本业!何况古风也不全是不入律的,自然也有入律的古诗,照样讲究平仄粘对,只不过有仄声韵与平声韵交替,不如律诗那般一韵到底罢了。”

古诗到底不全是古人写的,自律诗格律定下来后,就有诗人依律写古诗,如高适、王维等人就是入律派。不过崔燮听过之后还是觉得那种不入律的古诗最好,简单朴实又好写,不像律诗的格律、对仗那么反人类。

陆举人既肯叫他写拗句,自然也不是那派写古风也要严格入律的诗人,留作业时照样从宽留了不入律的古风,让他把铅笔吟扩写成长篇。

崔燮可看出他推行铅笔的意志了,转头就叫小申哥烧了些粉笔粗细的结实铅芯,又寻人打了一把钢刃的削笔刀,叫小松烟送去给陆先生用。

陆先生忙着设计新式教学法,一时也顾不上找他要作业,崔燮自己偷了偷懒,又把学习压力转移到了崔衡这倒霉孩子身上。

自己学习再忙再累,出题时只要想到崔衡做题时的惨状,他心里就平衡多了。

《御制大诰》七十三篇,续编八十五篇,三编四十二篇,再搭《大诰武臣》三十二篇,出个几丈高的卷子不成问题。都不用上《大明律》,就考得崔衡半步也出不了屋门,人也一天比一天老实。

他老实了,崔燮就有工夫干自己的事了。

第一批花水的包装做好,临上市前,他先把高肃系了红绳的那一瓶拿出来,用垫了软绢的盒子盛着,包得整整齐齐,连同五瓶量产型的一并叫人送到他家开的酒楼。

高肃这些日子正因为捧红了秋喜班风光无限,到处去贵人家喝酒,帮人指点怎么布置舞台,连义父为了眼线训斥他的事都不记得了。

乍收到这几瓶花水,他才想起自己跟崔家还有这段儿旧因缘,...喜得合不拢嘴:“我都险些忘了还有这桩事,崔监生果然是个至诚君子,还记着我呢!诶,这盒子上画的还是个三国第一绝色,可不正衬咱这英雄浪子。”

送东西进来的小厮半躬着身子,笑着说:“可不是老公和爷会看人。崔家送香露的人说,那胭脂铺里还不曾卖这货,专等大人品鉴完了才敢往外卖的。”

还没卖过?

好好好!终于轮到他引领当今风潮,叫人歆羡嫉妒的这天了!

穿的好有什么用,腰细有什么用,书上也不曾写个腰细的美男子。三国里最出名的美男子不是那个留香的荀令吗?他在这大冬天里要是留一座茉莉香,不知得叫多少人羡慕煞?

小厮又问:“林掌柜送香露来时说,锦荣堂这香露也能调水喝,爷要不要尝尝?”

罢了,茉莉花水谁没喝过,外国来的玫瑰香露他也喝了不少,喝了又不能遍体生香,到底不如搽抹到身上好。

高肃拿起自己拴了红线的那瓶纯露,低头嗅了嗅,花香纯正,只是偏淡,得多擦点儿才能达到满座留香的效果。不过这香抹上了,是先去人家听戏好,还是先去北镇抚司和卫所转转好?

思来想去,到底觉着先前谢瑛穿新衣裳出了风头,自己要是得了新香就往卫所跑,有点儿刻意炫耀的意思。倒不如在别的地方多坐坐,等那锦荣堂的花露正式开卖,外头的人买了搽上,叫那认得他的人闻出来,说一声“这不是高百户最先用的香么”……

这岂不比带着一身香亲自去跟人家说自己得了新花露的强?

他打定了念头,立刻叫人把请他听戏的那些请柬拿来,也不再挑挑拣拣,凡是时间不相冲突的都肯参加。特别是那些也有子弟荫了锦衣卫的人家,就更肯着意亲近。不只看戏时点评,正戏上台前,还要亲自到舞台上转转,指点他们怎么装纱幕,放香烟,造出烟云笼罩的效果。

查看香烟时,却偏要扭捏作态,嫌人家的炉香太俗,不如合个百花香、杏花香、栀子香……茉莉香的清远。

他在京里多少戏台间打转,到处传播他那花香清高雅致,胜过一切俗香的理论。他身上又总是淡淡的茉莉香,人家便都顺着这口气赞他懂香,会用香,这一身清气比什么沉檀苏合都高雅得多了。

他又要矜持,不能动不动就“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用的是花露,更不能随便就掏出瓶子来给人看,只能等着人家问到他用的是什么香时才拿出瓶子炫耀。

这样炫耀真不如穿衣裳痛快啊,可是还得忍着点儿,等到锦荣堂的花水上市就好了!

他忍了好几天,急的都要派人催他们家卖水了,才盼到他的小乔香露正式出售。

上市那天,小半个京师都飘着香露味,锦荣堂茉莉纯露的名字没打出去,就被买的人嫌弃拗口,私下改了——

三国第一美人代言的香露,自然就是三国第一香,简称简称,还能把“三国”俩字也去了,直接叫作“第一香”。

高肃总算等到了这一天,挑日子包了秋喜班,让她们扮上三国戏,请自己搽着一身香水指导过的熟人、朋友都来家里捧场,“顺便”也请了朱佥事、新上任的李佥事,两位镇抚和十四所的千户等人……虽没全到,但也来了七八个。

众人大都听说过他好茉莉香,进门时除了少数几个年长的还熏着合香,剩下的都搽了一身的茉莉花水,大初冬的日子,熏得他家院子里跟回了夏天似的。

各人闻着香气,不禁都得夸夸主人走在时尚最尖端,是第一个涂上反季节花水的,引领的他们也赶上了这波潮流。

高百户听着他们的推崇之语,美得不能自已,挨个儿招呼客人,走到谢瑛面前,特地拱手拱高了些个,叫袖子里的香气散得更浓。

谢瑛也拱手回礼,夸他洒的花...露好闻,用得又是最早的,引领了一京风尚。他穿的是窄袖曳撒,回礼时却不知怎地也有一股香气幽幽,却不是这满院都是的茉莉香,而是一种清浅却极独特的花香。

是栀子香。

夏天佩栀子倒不奇怪,这大冬天的,别人洒的都是茉莉香,他是怎么存的栀子香?

该不会是那崔相公家给他特制的香露吧?

他不禁拉过谢瑛低声问:“谢大人身上是洒的香露,还是佩了香囊?这天气里可是难得闻到栀子香啊。”

谢瑛平和地笑了笑:“我倒不爱熏香,只是平常用锦荣堂的香肥皂洗沐。他家原先蒸栀子花水时蒸的不大成,剩了许多干花没处使,就做过一回栀子味的香肥皂。数量不多,我当时就都收了。”

……

失算了!

他还在为着自己是第一个用香露的人沾沾自喜时,谢瑛就已经用了几个月没处买的栀子香肥皂了!早知道那时他就把他家香露都包下来,那么早四处显摆什么!叫别人都知道有这“第一香”的花露干什么

高肃美滋滋炫耀的心“唰”地丢下了一半儿,另一半儿在看到满院时兴的紧身曳撒、直身时才又捡回来——

看那衣裳就知道,什么东西时兴起来,早早晚晚就要卖得满街都是。起码他还占了用这“第一香”的“第一人”名头,也不输谢千户当初那两身儿新衣裳。

相邻推荐:我在海贼世界做任务大秦之神级召唤大秦帝国风云天下追龙剑仙三千万回到明朝当太后回到明朝开工厂每日抽奖系统学霸的极品抽奖系统幸运抽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