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 国色 章节

68、第 49 章

推荐阅读: 寒门狂婿 诸天祖师模拟器 武道战神 绝顶保镖 史上最强大师兄 泛次元聊天群 御天武帝 鉴宝神医 至尊仙道 仙王归来

喜欢上姬辞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刘桢与他自小就认识, 诚然自己的灵魂超越身体的年龄, 但在秦末的这几年,大半都有姬辞的身影。他们三观吻合,性情相投, 爱好也差不多,姬辞人品没什么问题, 当初刘桢一家躲避于山中,他还冒着风险上山来探望, 而不是趁机划清界限, 是个可同富贵也可共患难的朋友。

这样一个人,有什么理由不被喜欢上?

刘桢是真心喜欢姬辞的,纵然这种喜欢还不是爱情。但这些并不要紧, 因为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爱情, 刘桢和姬辞也都不是为了成天拘泥于情情爱爱的人,他们之间有亲情, 也有友情, 还有彼此的喜欢和体谅,这就足够了。

不过她也很明白,姬辞千好万好,他还有一个牵绊,那就是姬家。

如果说他们之间有可能遇到阻碍, 那也一定是因为姬家的缘故。

只是她没想到,在她老爹的势力逐步扩大,横阻在两人之间的家世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 竟然会收到姬家这样的回复。

伤心欲绝倒不至于,刘桢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姬家人会如此反复,既然反对,当初又何必默许姬辞送她玉s?

所以她决定见姬辞一面。

还是明媚晴朗的天气。

天空是澄澈得像湖水一般的蓝色,仿佛伸只手进去都能搅起点涟漪来。

漫山遍野开着浅黄色的,刘桢叫不出名字的野花,从她脚边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微风轻轻拂动,吹动娇嫩的花瓣,也吹乱了鬓间的发丝。

刘桢发现自己竟然还有心情仔细欣赏眼前的美景,而不是气急败坏地质问朝她走来的人。

“阿桢。”姬辞消瘦了不少,眉间也有些憔悴,原本尚有些青涩稚嫩的容颜,现在看上去倒多了几分成熟。

“你来了。”刘桢浅浅一笑,就像以前无数次那样。

见了她这样的笑容,姬辞反而愈发难受。

笑容还是那样温和,却没了以前的亲密,显得有些疏离。

“我都听阿母说了。”没等姬辞想出什么措辞,刘桢就直截了当地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是,”姬辞低下头,指甲都攥进掌心了,传来丝丝的刺痛,半晌,他抬起头,“是我对不住你,我们的婚约……就此作罢吧?”

刘桢很冷静地问道:“这是你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你不后悔?我们从小就认识,性情相投,这世上也许没有比我更与你投契,也没有比你更与我投契的人,我们本就没有婚约,但我一直记得你先前和我说过的话,所以你确定要反悔?”

那一瞬间姬辞几乎要说不了,但是话到舌尖怎么都吐不出来。

这些天他跟家人抗争数次无效,痛苦委屈得几乎要发疯了,可是那也只是几乎,温润如玉的姬辞做不出什么放浪形骸的举动,他只能把痛苦和委屈深深地藏在心底。

他的记忆又回到十多天前,父亲忽然将他叫过去,向他宣布,家里已经为他订下一门亲事,等明年他满十五岁,就可以成亲了。

当时姬辞直接就懵了,脸上茫然了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阿父,我不愿意!你明明知道我与阿桢已经约好了的!”

姬然沉下脸色:“约好?约好何事?你们三书六聘了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曾轮到小儿自作主张?”

姬辞完全不明白父亲的态度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大的转变,明明在不久之前,对于他和刘桢的事情,家里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连一贯不赞同的祖父也有所软化,姬辞得知刘远又得到两郡的消息,还为他高兴了好一阵,心想这下刘家阿父地位稳固,家里肯定也不会再反对他与阿桢的婚事了!

但此刻,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

“阿父,你明明默许的,为何又反悔!”

从小被教导行住坐卧皆要有君子之风的姬辞第一次如此激动。

姬然沉下脸色,根本不欲与他解释那么多:“左右是为了姬家好,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你听从便是了!”

“阿父若毫无道理,我便自去找阿桢!”平日里事事顺从的姬辞执拗道。

姬然被他气个半死:“你道如今刘远之势如何?”

姬辞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绕到这上面来,仍是道:“刘郡守坐拥颍川、衡山、南郡三郡之地,若无意外,必将逐鹿天下。”

这儿子总算不是太蠢。姬然冷着脸:“他有什么资格逐鹿天下?”

姬辞一怔,随即道:“颍川,衡山……”

姬然见他又要重复先前的话,马上打断道:“三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你又有何信心,刘远一定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你道现今除了刘远之外,还有几路义军么?胜也罢败也罢,于我们姬家又有什么好处?总而言之,你与刘氏女的事情,就此作罢,若你执意要娶她,除非你大父与我都死了罢!”

姬辞被粗暴地赶出来,他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祖父和父亲会如此不看好刘桢的父亲,在他看来,刘桢的父亲虽然出身寒户,但他的势力一步步稳固壮大,这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他不愿用利益来衡量自己与刘桢之间的感情,可是如果照父祖的眼光来看,娶了刘桢,不也很符合姬家的利益标准吗?

满腔愤怒的姬辞第一次抛去了为家人着想的种种顾虑,满心想要出走去找刘桢,但这个时候,他的母亲来了。

姬母声泪俱下,劝说着姬辞不要固执下去,她道:你的大父和阿父并非毫不讲理,实在是因为你二叔父和三叔父如今在项籍跟前已得了重用,为了表示重视,项羽甚至让楚帝拜他们为上卿。假如章邯胜了项籍,那自不必说,他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刘远,姬家怎么也不能让你这唯一的血脉去送死!假如项籍胜了章邯,那他也不可能容忍刘远占据这么大的地盘又不肯听从楚帝的调令,而你阿父早就看出刘远不是个甘于屈居人下的,所以不管他们是胜是败,最后倒霉的总是我们姬家!你二叔和三叔已经折进去了,他们险中求富贵,求仁得仁,那也是他们的选择,你阿父阻止不了,可是这样一来,姬家就只剩你一个了,难道你忍心让四百年的姬家血脉就此断绝在你身上吗!就算你不为自己想想,也不能不为父母考虑!

姬辞可以跟父亲抗争,却无法抵挡母亲的眼泪和这样的理由,他整整枯坐了一夜,脑海里不断地回放自己跟刘桢从初识开始的一幕幕。

最后,他决定妥协。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

所以他在听到刘桢问他后不后悔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很平静地回答道:“是,我想好了,阿桢,对不住。”

刘桢竟然笑了:“阿辞,你曾说过,你必不负我。”

姬辞眨了眨眼,眨去眼角的酸涩:“对不住,是我负了你。”

刘桢点点头,平静道:“我也说过,你若不负我,我定不相负,如今你既然已经后悔了,那约定就作罢,从今往后,莫要再提了。”

她将那枚玉s拿出来,递给姬辞。

“此物还你,也算善始善终。”

两人好聚好散,平静告别,甚至连想象中抱头痛哭,依依惜别的场面也没有,刘桢甚至一路哼着歌回到郡守府,被刘远和张氏问到也是满脸若无其事,结果一回到自己屋子里,还是忍不住抱着桂香哭了一场,然后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郁闷沉沉睡去。

……好吧,就当是纪念自己终将逝去的初恋。

刘远这边,他称王的事情又一次被摆上了台面。

不过这一次,就连宋谐也赞成刘远称王的决定。

因为他觉得刘远现在称王有几个好处:

一者刘远如今已经不止拥有颍川一郡,却依然以“颍川郡守”自称,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称王之后,名正言顺,有利于树立自己的招牌,也让更多人来投奔他。

二者就算此时称王,正忙着跟项羽打仗的章邯也顾不上来收拾刘远,所以正是大好时机。

刘远早有称王的念头,只是碍于宋谐与安正的反对,他才勉强按捺下自己的欲望,现在被宋谐等人一劝,又有点心痒痒起来。

于是他命众人开始讨论尊号,准备挑个最好最合适的来用。

消息一传出去,这下可就热闹了。

抛开宋谐安正这些人不谈,那诸多想要讨好巴结刘远的人,也都纷纷上表,恨不得把全天下的溢美之词都堆叠起来给他用,原本只需要一个字的尊号,竟然有人想出一个多达六个字的尊号,叫什么大成文武韩王,仿佛字越多就越能体现刘远的英明神武似的,差点没把刘桢笑破肚皮。

彼时她早已从失恋的小小打击中恢复过来,跟姬辞的事情过去不久之后,张氏还很高兴地告诉她,有几户颇有名望的人家有意跟刘家结亲,正旁敲侧击地打听刘家的意向,这其中就有郭家——郭家想为郭质求娶刘桢。

甭管郭质好不好,刘桢眼下都没那份心思了,之前答应姬辞,也是因为两人从小相处到大,足够知根知底,现在煮熟的鸭子已经飞了,她还急个啥呢?所以刘桢只对张氏道自己年纪尚幼,不急于一时,张氏只当她伤心过头,虽有些可惜,又劝了刘桢几次,见她无意也就暂且作罢了,左右正如刘桢所说,她年纪尚幼,根本无需着急。

说回眼前的尊号之事,除了不靠谱的,当然也有靠谱一点的。比如说颍川是刘远的起兵之地,为图吉利,有人就建议叫“颍川王”,也有人认为阳翟旧属韩地,可以沿袭“韩王”之称,也有利于招揽人才,甚至还有人翻出《尚书》与《周礼》这样的古籍来引经据典,觉得上古有九州,颍川之地古属豫州,所以可称“豫王”。

不过还没等刘远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建议里挑出一个中意的,巨鹿那边就接二连三地,传来令人震撼的消息。

先是英布与蒲氏受项羽差遣,先行渡过黄河之后与秦军首战告捷,大大提振了士气。紧接着,项羽破釜沉舟,率余军渡河之后又大败王离,杀死苏角,逼得秦将涉间自焚而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昔日魏咎也被秦军逼得城破自焚,今日风水轮流转,又轮到秦人头上了,可见战场无常势,生死也无定数,今日的胜利者,转眼很可能就成为明日的失败者。

刘远他们离主战场颇远,也没有参与响应支援项羽大军的行动,无缘得见战役的激烈程度,但即使是从信使的只言片语里,也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

此时秦军已经溃败大半,章邯连忙派司马欣前往咸阳请示,心想就算求援不成,能撤退也好,那起码也能保住部分实力,结果胡亥的猪队友赵高竟然不肯见,不仅不见,反而还透露出对章邯的猜疑,想要把司马欣给扣留下来。

司马欣吓得赶紧跑回章邯那里,劝他不要给秦廷卖命了,说现在根本就不是秦君说了算,而是赵高这个阉人在把持朝政,你就算打赢了,回去说不定也要受罚,更别说打败,还不如向项羽投降算了。

此时项羽那边的人也来劝降,章邯见大势已去,又想到白起,蒙恬那些前辈们的悲惨遭遇,终于决定向项羽投降,加入义军的行列。

经此一役,天下震动。

章邯这支队伍,原本就是秦人最精锐的队伍,结果几十万大军,转眼就投入项羽的阵营,再加上项羽原来的部属,简直可以称霸诸路义军了。

项羽这一方阵营参战的人很多,基本上附近的各路义军都去了,但起初大家并不看好这场会战,加上各人有心保存实力,很难谈得上齐心协力,等到眼看项羽占了上风了,各路义军这才纷纷围上去,棒打落水狗,当然不能说他们起的作用不大,不过如果没有项羽这根主心骨在,只怕盟军早就四分五裂,因此巨鹿一战之后,项羽的地位已经凌然于诸路诸侯之上,其他人在项羽面前也低了半个头,项霸王的地位就此确定下来。

至于刘远,虽然他占据了三郡,也没有参加围歼秦军的战役,看上去好像很占便宜,但实际上,别说现在大半兵力都被许众芳带去打南阳,就算没有,刘远也难以跟项羽的声势实力相匹敌,所以为了示好,战争一结束,他就第一时间派安正给楚帝和项羽送去厚礼,以示祝贺。

但跟着安正回来的,还有一位楚使和一份诏书。

“封、王、割、地?”

郡守府内,刘远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书简,一字一顿地重复。

安正苦笑,“我是真没料到,楚帝会来这么一手!”

大战之后必有大赏,这都是正常的流程,也是上位者收拢人心的手段。

把章邯那几十万大军打败之后,秦朝基本就没什么像样的军队了,可以说已经胜利了一半,更何况项羽为防夜长梦多,做了一件和当年白起差不多的事情,将那投降的二十万秦兵悉数坑杀,如此一来,秦人闻风丧胆,更加提不起战意了,咸阳虽还未攻下,可也指日可待了。

历史上,原本应该是大家一起杀到咸阳,把秦朝灭了,然后才会开始分地盘,但是现在,既定的轨道又一次拐了个弯,分封诸侯的事情提前了,而且由于没了刘邦,董翳也被杀了,阳翟又被刘远占了,原来的十八路诸侯重新进行大洗牌,楚帝依照项羽的提议,就开始进行王位大派送。

原先有人占着的地盘,如果你实力够强横,又对项羽忠心,好,那就正式册封给你吧;原先没主的地盘,项羽先看自己需不需要,能不能吞下,如果不能,那就封给跟自己交情好,又忠心的诸侯;那些已经有主的地盘,但是对方又不是很好控制的,项羽就会要求他让出来,分配给其他实力有点弱小的人,以平衡各方势力。

刘远一口气占了三郡,当然也不能放过,正好安正去为楚帝庆贺,楚帝就下了一道诏令,顺便让楚使跟着安正回来颁布。

诏令很简单,只说两件事,一是将刘远册封为豫王,二是希望刘远将颍川郡让出来给英布。

楚使传达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他说道,刘郡守,你现在已经据有三郡,连南阳郡也很快就要落入囊中,盟军起义,最初也是为了推翻暴秦,让大家也有好日子过,现在你土地太多了,管理不过来,理应让别的盟友来帮你分一分忧,将来你拿下南阳郡,陛下自然不会再过问的。

这道诏令现在到了刘远手里,刘远别说高兴,简直都快要被气死了!

刘远原本就是打算自立为王的,如果现在接受了楚帝的册封,就意味着他接受成为楚帝臣子的事实,当然也要屈居于项羽之下,让地就更不必说了,刘远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结果现在人家一道诏令过来,就要他让出去,刘远是怎么都不甘心的,但是项羽现在刚刚打败秦军,正是声势如日中天的时候,实力也在刘远之上,只要刘远还不想冒着被大家讨伐的危险,就不能明着反对项羽。

没错,楚帝现在名义上是各路诸侯之首,实际上谁不知道他只是个傀儡,所有命令都出自于项羽。

可以想见,项羽借楚帝之手发出这道诏令,本意还是为了试探刘远,试探他究竟有没有反心,如果有,那就趁早灭了,如果刘远愿意接受册封,又把颍川郡让出来,其归顺之心就不必怀疑了。

刘桢本着史书上对项羽的固有印象,认为项羽本人绝对出不了这么缺损的主意,这说明他身边有人在指点。

但不管有没有人指点,现在都不关刘远的事情,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题:这道诏令,是接,还是不接?

作者其他书: 北斗 参商 人间游戏 千秋 天之骄女 天香 成化十四年 无双 九霄 顾念的奇缘
相邻推荐:变成人鱼后我和水神在一起了不是吧!电影也能这么拍?长生从无明心意剑开始宝贝葫芦异度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