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 重生在跑道上 章节

93、93

推荐阅读: 绝顶保镖 鉴宝神医 仙王归来 寒门狂婿 泛次元聊天群 御天武帝 史上最强大师兄 武道战神 诸天祖师模拟器 至尊仙道

陈焕之回到北京的时候就她一个人了,田领队在苏方方三人去欧洲参赛的时候就跟着一起走了, 而贝伦则在前一天飞往欧洲与苏方方等人会合, 成为他们这次欧洲之旅的队医。

结果下飞机的时候来接机的除了刘鑫源,居然还有好几个记者, 如果不是都是些熟悉的面孔, 陈焕之都想回头看看是不是她又自作多情, 后面还跟着一个明星团队了。

这个时候红白脸配合就靠默契了, 刘鑫源很明显不想让陈焕之接受采访, 强硬地拉着她胳膊一路快步走走走, 一边走一边打招呼,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记者朋友们让让, 小陈现在接受采访必须得中心同意, 麻烦大家跟中心宣传部联系,我们先走了。”

陈焕之就负责一脸无辜地被连行李带人一起拉着走, 路过众位记者的时候还跟认识的几个人一一打过了招呼,等上了车陈焕之才好奇地问, “是我又有什么新闻了吗?”

“没有, ”刘鑫源烦躁地扒扒头发, 看得出来在陈焕之出来前他被骚扰得够呛,“这不是奥运热度起来了么, 所有运动员都热,不过大部分人都封闭集训了,像你这样能出现在机场的就算稀罕物了。而且现在各个中心都开始下金牌任务了, 各个媒体也是,一天三猜十八问,天天问这个能不能金牌、那个能不能奖牌。”

“呃……”陈焕之回忆了一下,除了她自己算是预料之外,08刘飞退赛记忆深刻以外,田径项目北京奥运战绩如何?真没印象了,毕竟二三十年了,可能挺好可能挺坏,光记得总金牌数第一了。

“我没奖牌任务吧?”她自己虽然冲着奖牌去,但如果上面把她这块奖牌算到计划里,那压力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她自己顶得住压力,也禁不住别人天天在耳朵边叨叨呀。

刘鑫源欲言又止,最后决定还是相信小弟子的大心脏,实话实说了,“任务是保一块奖牌,冲击金牌看缘分。”

陈焕之露出个牙疼的表情,“行吧,这个跟我目标倒是一致了。”

“你这个还好,现在上边对你期待比较高,毕竟咱们这个项目天生关注度不一样。但是不会对外宣传你这个点,要争取给你减少点压力。”刘鑫源摇摇头,“现在外边对田径期望值太高了,整天说这个能冲金、那个能保银的,其实整个中心上下有八成把握拿金牌的就110米栏一个,别的链球、竞走、马拉松、中长跑、还有你,除了链球稍微强点应该能保证奖牌,别的都只能说是有可能冲击奖牌。结果到了记者嘴里呢,成了最少保证两金,罗主任快气死了。”

110米栏金牌啊,陈焕之忍不住好奇之心,“刘飞现在在北京还是海城训练?他状态怎么样?受伤了没?”

“在训练局,没听说受伤啊。”刘鑫源诧异,不过想想也有可能运动员们有自己关系好的小团体传递消息,虽然陈焕之怎么看都不像跟谁关系特别好的,“状态应该不错吧,听说经常跑到13秒以内了,以这个节奏到奥运前状态起来了说不定把他自己世界纪录又破了。”

刘鑫源又感叹,“别说你听了要拿奖牌压力大,你知道有的记者号称什么,说要是刘飞不拿了金牌,北京奥运就算是失败的奥运,这不扯淡么,你说说他和孙教练得多大压力。”说着说着就给自己比较出幸福感来了,“没事儿,小陈,放轻松,上边说要拿奖牌是上边的事儿,咱们自己只要成绩有进步就行,别管省里还是中心,他们说什么咱们都当没听到,反正这100米除了你也没人能跑啊。”

陈焕之哈哈笑,“教练咱们心这么大别人知道吗?”

师徒二人说说笑笑,送陈焕之到运动员公寓休息,几个月不在,她的房间也没落了打扫,依然是推门就能住,收拾收拾东西倒倒时差。

第二天被班车拉到训练局,第一面刘鑫源就单方面宣布,“好,备战奥运的全封闭训练从现在就开始了,所有纪律一会儿发你手机上,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许在外就餐,发现一次,直接开除。”

陈焕之满脑袋问号,“那我昨天刚回来,还要去外面买东西的呀。”

“需要啥直接给我说,让后勤买好了给你送公寓去。”

喝,比淘宝口气还大。陈焕之面无表情说,“卫生棉条。”

刘鑫源同样面无表情接下了这一招,“啥牌子的,要多少,直接发短信给后勤小高。”

唉,这都不行,看来这次集训的决心真的狠,从现在到奥运会这是要一直封闭半年的节奏。陈焕之拱手称服,老老实实开始训练,幸好她去年就把炒股方式换成网络了,要不这会儿损失可大了。

训练计划两个人之前就交流了无数遍,她们在美期间的训练影像、纪录以及历次正式非正式比赛的纪录田领队也随时在回传,刘鑫源和徐指导两个人天天研究这些,既要学习人家先进的训练方法,也要掌握运动员的实时状态。

而最大的惊喜当然非陈焕之莫属。

她在比赛中跑出了一次10秒99后,在之后的一个多月中又数次跑进了11秒,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是10秒93,遗憾的是,那次的录像画面中明显可见树叶摇动,应该超风速了,只是训练中没上风速计,不知道超了多少。

其他人的状态提升都在意料之中,只有元绘云的表现给了徐指导一个意外之喜,“这孩子也知道努力了,好事儿呀。”

结果去欧洲比赛一圈儿回来,虽然成绩确实提高了,但训练表现依然是咸鱼一条,气得徐指导暴跳如雷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凭什么在外边就好好训练回来就偷懒呢?好吧,客观地说,还是比以前强的,但跟苏方方、陈焕之比那就是偷懒没有错呀。

训练狂魔陈焕之现在训练时长下降了,但训练强度提高了。身体素质的训练继续延续冬训期间的原则,具体项目则根据陈焕之的感受随时调整,而速度训练则被大大的加强了。

每天的速度专场训练中,30米、60米、100米、120米、150米,每一次都需要她按照比赛强度进行训练,而对陈焕之来说,就意味着每一次都要技能全开,按照比赛标准消耗体力,因此没了加练,她的体力消耗却依然很高,每天经验值也定额消耗11万,这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状态。

到3月5日启程前往西班牙参加室内世锦赛那天,她正好只剩了200多万经验值留下治伤应急了。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如迈尔斯的判断,对她来说,学习如何在高速运动中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爆发力和敏捷,远比盲目的身体素质训练收益更高——她现在已经能轻松打破李雪茹的7秒19纪录,只剩在比赛中实践了。

不过没有经验值打底,也造成了一点误会,比如比赛前一天适应场馆的时候,陈焕之居然像苏方方一样只训练了半个多小时就要求回酒店休息了,吓得第一次随中国军团出征的刘鑫源连连问,“受伤了吗?还是身体不舒服?”

陈焕之说,“没有啦,我只是有点累。”

结果刘鑫源更有种“果然如此、终于来了”的感觉,故作轻松地安慰她,“等我们回去调整训练计划吧,现在开始调整还来得及,别担心,每个人训练都有倦怠期,虽然生理上可能还没到极限,但是心理上已经先一步感觉不舒服了,这是正常现象,回去跟郭教授好好聊聊就好了。”

郭教授是b体大的运动心理学副教授,体总特聘分配给田管中心提供心理服务的专家之一,算是陈焕之保障组的一员,但她平时的心理评估一贯比较稳定,郭教授的主要工作也只是先通过平时相处取得她的信任,还没有进行过实际的干预。

陈焕之哭笑不得,“至于嘛,就让我休息两天就行,等比完赛回国了我继续之前的训练计划就行。”毕竟比完赛就有经验值了呀。

室内世锦赛的赛程非常紧张,女子60米排在比赛日的第二天,上午十一点预赛,下午五点半半决赛,过两个小时,晚上七点半就要决赛。一日三枪,可以说强度非常高了。

因此陈焕之预赛也收着跑来节省体力,7秒21轻松小组第一。

能够在预赛和半决赛中节省体力收着跑,也是她对技能控制力增强的表现之一,这是当她有了这种控制力后才明白的。

即使技能一开、爆发力直接飚上100,但如果这份力量像你自身的力量一样熟悉,那怎么会收不住呢?这就像是能跑11秒的人让她跑12秒跑不了一样不科学,唯一的理由就是缺乏控制能力。

而现在的陈焕之,成绩下限可以控制,上限却依然稳定,但她总觉得这种控制力跟如臂使指比,还有点距离。

半决赛上,陈焕之7秒15轻松打破李雪茹在2001年室内世锦赛上创造的7秒19全国纪录,她冲过终点线的一瞬间就听到了系统的播报,撞上尽头的海绵墙后都没等电子屏上成绩出来,扭头就去找刘鑫源,“全国纪录!我的第一个全国纪录!”

真的,太不容易了,别的项目的人恐怕体会不到女子短跑这样长期生活在大魔王统治下的感受,尤其陈焕之对打破纪录如此渴望。

“好!好!”刘鑫源虽然早在训练中就知道她有这个实力,甚至她现在还留有余力,可当这一刻真的出现的时候,也忍不住跟着她一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但是陈焕之的7秒15在她所在的第二小组只能排到第二名,第一名是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斯科特,一个比陈焕之矮了多半头的黑人姑娘,7秒12。听刘鑫源介绍,她虽然出生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但一直在美国长大、接受训练,在那个以避税和旅游而闻名的小国里,她是最出色的运动员之一。

“个子矮在60米上真的有优势。”陈焕之捏着下巴站在看台边观看半决赛的第三组,苏方方和老熟人爱德华兹都在这一组。苏方方身高160,在短跑运动员中已经算娇小的了,而爱德华兹只有157,与她们相比,身高已经长到172的陈焕之就有点太高了,若无敏捷加成,光是起跑三步她就能被小个子敏捷型选手落出半个身位去。

“但现在女子100米发展的趋势已经不一样了,女子选手们都越来越高了,除了爱德华兹,已经没有一个现役1米6以下的运动员能跑进11秒了。”刘鑫源说,“好好发挥你的优势,60米可不是你的主战场。”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好,经过将近九十章的纠结,我决定08年把雪灾和512都浮云掉了。我无法面对这个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对于512,那么大的一个悲剧,肯定要尽一切努力进行挽救的,但这么大的天灾根本就是无解。哪怕散尽家财或者自愿进实验室切片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当努力过后毫无成效、或者成效不明显或者即使明显,真到了灾难发生的那一天,看着新闻报道上那些灾难中死去的人们,我想象了一下,觉得一定会被负疚的心理压垮的。就像当初参与救援的人,很多也出现了心理问题,有的承受不住那种惨状,有的不断设想是否哪个细节做的不到位导致本来应该获救的人没有得救。重生回去的人,根本无法面对这个问题,无论之前做了多少努力,那时候看到关于灾难的新闻,都会承受不住,会不断地设想,如果这样这样就好了,如果那样那样就好了,我做的还不够好,我没能挽救更多的人。尤其是,如果身边的人和灾区的人如果有一星半点的联系,当死难者由数字变成了有名字、有生活、有亲人的人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垮掉的。我希望那一年这些事从未发生过,最少在这个架空世界里从未发生过。

关于刘翔不拿金牌北京奥运就是失败的奥运,那会儿真有新闻那么写,真的太扯淡了。

当时是这样,刘翔18号比赛,16号受伤,八月初训练还跑出过12秒8破纪录的成绩,然后比赛前两天受伤,田管中心就不敢跟外边说也不敢不让他跑,但是疼的跑不了,打封闭也没用,就让按摩师给他按,用一种疼盖过脚伤的疼。流传很广的有个画面是刘翔在热身场里踢墙,那个是按摩效果过去了,疼劲上来了,他想踢墙让脚疼麻木掉。然而木有用……╮(╯_╰)╭

以后最多写到1点半,有多少发多少……

相邻推荐:火影:我能融合万千血统我的民俗文字游戏意乱全球复苏:我是唯一的杀戮者全球鬼神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