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 重生在跑道上 章节

55、第 55 章

推荐阅读: 绝顶保镖 鉴宝神医 仙王归来 寒门狂婿 泛次元聊天群 御天武帝 史上最强大师兄 武道战神 诸天祖师模拟器 至尊仙道

1月底的莫斯科早上气温足有零下十度,陈焕之从机场出来坐大巴到了市区, 又打车到比赛场馆旁边的酒店, 她早上九点出机场,到了酒店就已经该吃中午饭了。

其实运动员出门在外比赛, 跟饮食问题比起来, 其他问题都只是小问题, 尤其对陈焕之来说, 她上次就有多年的单独出差经验, 虽然现在年代不一样, 没有手机导航、没有即时翻译软件, 但是她提前准备的俄语小纸条们、在飞机场买的地图也帮了很大忙,到了酒店, 前台都会英语就更没问题了。

但是饮食真是一件大事。

陈焕之不是个挑食的人, 不管中餐还是西餐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俄式风味的罗宋汤和香肠她也适应良好, 但是自从去年上半年参加比赛,陈焕之几乎没在外面吃过任何肉类食品了。就算是酒店提供的食品, 她也并不觉得有多可靠, 大概只有素食她才敢吃, 实在是层出不穷的瘦肉精事件,让她们运动员快要个个都被害妄想了。

幸好莫斯科也有很多麦当劳, 幸好只要二十多天。

莫斯科比北京时间慢5个小时,跟多哈一个时区,陈焕之下午一边打哈欠一边在酒店的健身房里做简单的训练, 晚上吃饭也没胃口,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感觉自己勉强有了点精神。

到了赛前,陈焕之两手啪啪地拍着自己脸颊,想让自己再兴奋点。

与冷风呼呼的室外不同,比赛场馆内温暖如春,但室内外的巨大温差还是让陈焕之有点适应不良。估计其他运动员也是这么想的,毕竟零下十度对短跑真的是太不友好了,虽然室内暖和,但是人在室外的低温状态下是肌肉紧张的,整个人的延展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都会下降,出不来成绩事小,万一受伤了就事大了。

因此莫斯科室内赛虽然作为国际田联特许比赛,在田联的评分体系中与亚运会同级,但参赛人员却远远算不上大牌。参加的人也以东欧这边的运动员为主。

尤其女子百米这块儿,感觉金发的白人姑娘比黑人多得多,这可是短跑比赛中难得的奇景了。

不过即使老虎们都不在,她这个猴子也没机会称大王,而且她也不要什么名次之类的,只求刷个好成绩出来,所以这二十多天的九场比赛,她必须力求每一次都进入决赛,跑的越多,经验值越多,机会越多。

之前亚运会累积的经验值,给苏方方治了两次伤后还剩下1500多万,她本来打算把自己的中级冲刺升到高级然后再升升级,幸好还没来得及动手,刘鑫源就抛出了刷比赛计划。

那她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提高60米成绩了。

对于她前半程比较吃亏,刘鑫源给她的分析是她的核心力量不够,并不是说她腰部力量不强,而是跟她的腿部爆发力和神经反射速度比起来不够强。所以她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发力的控制、对重心和身体平衡的控制都会受到限制。

而且她的身高现在已经一米七,眼看着还能再长点,跟前半程强的苏方方、苏圆圆姐妹比起来,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重心高,所以她们起跑后的加速、重心的平衡以及步频都比她快。

但这些特征在跑百米的时候就不再是她的弱点而成为优势了,徐指导曾说,如果苏方方能再高十公分、保持住现在的步频,那她的成绩还能再提高一点,因为身高则腿长、腿长则步幅大,而不管是她还是苏圆圆,她们再怎么练习柔韧,腿长摆在那里,步幅的上限也就比陈焕之低了。

陈焕之身高腿长柔韧好,爆发力强,步幅比身高相仿的元绘云还大,这是她的优点,但相对的,步频就会受到影响。

冲刺技能是不能升级的,她现在已经是中级冲刺100级,一方面升级后因为爆发力带给肢体非常大的驱动力,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另一方面,如果升级到高级,技能效果虽然增强,但是持续时间必然再次重置,而根据系统现在这99升100就要30万经验值的尿性,她的1500万未必够再升四五十级。

到时候爆发力强了时间却不够,那她的百米就傻眼了。

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升级速度技能,从亚运会上的初级速度35级,花了1036万经验值、1个技能点升到了跟冲刺一样的中级100级,这样经验值还好,还有400多万,也足够平日里消除疲劳和应急疗伤了,但是技能点只剩下了2点。

可是技能点只有各种破纪录才会给,而国内的女子60米、100米记录都被同一个名字用对她而言暂时遥不可及的成绩统治着。

唉,真是后辈面前的拦路大魔王。

陈焕之升级了中级速度后为了适应还专门在训练中全程开速度技能而不开冲刺,随着属性的变化,她的跑法也相应的变成了高步频,虽然步幅难免受到影响,但30点的敏捷确实提升不小,她的百米成绩在这种跑法加持下居然没下降多少。

“我就是试试。”她这么对目瞪口呆的徐指导和刘鑫源解释,“这不是马上要去刷60米了吗。之前我一直都努力练习步幅,但是步幅上去了步频肯定要下来。这样明显不利于跑60米,所以我想试一下如果我全力提升步频的话,能到什么地步,是不是对60米更有帮助。”

能到什么地步呢?

就是她开冲刺技能7秒44、开速度技能7秒38的地步。

听起来确实比全国纪录7秒19差多了,不过那个7秒19是李雪茹2001年在里斯本室内世锦赛半决赛上跑出来的,她决赛的时候跑了7秒20位列第七。而苏方方的个人最好成绩7秒22是在布达佩斯室内世锦赛上跑出来的,虽然未能打破全国纪录,但那年是小年,她得了第四。

而去年陈焕之参加的那届室内全锦赛,得了冠军的苏圆圆才不过7秒55而已。

刘鑫源当面板着脸跟陈焕之说,“这个成绩可无法达成咱们的目标,你必须还得提升。”

陈焕之点头“是是是”之后,他扭头就跟徐指导在背地里说,“你说这世界上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呢?她想跑成什么样就能跑成什么样,想步频快步频就能快起来,想步幅大步幅就真能跟上,她不受身体条件限制吗?她的身体到底啥条件?”

徐指导比他还懵逼呢,这件事太颠覆他作为一个短跑教练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了。

跑步是特别本能的一件事,每个人跑步的本能都是尽量迈大步、尽量跑快点,顶级运动员必然都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的,而运动员想改进一些自己的技术也都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克服身体和神经的惯性才行,可陈焕之的表现就是,“诶我以前那样跑不适合这个项目吗?那我改改吧。”然后说完就改了。

关键是改完了成绩也没受太大影响,她百米还是能跑到11秒3以内。

那她真正适合的到底是什么跑法呢?还是说实际上,她在跑步中也一直在收着跑,从未释放过自己身体真正的力量?

不行,这事儿越想越玄幻,徐指导不得不抽根烟冷静一下。他问刘鑫源,“她跑步最开始谁教的?”

关于陈焕之从学校运动会上被发掘的故事,随着她亚运会后声名鹊起,已经在田径迷中广为流传了,徐指导当然也知道,但他还是问了,刘鑫源也特别认真地回答了,“是她们学校体育老师教的,老师倒是b体大科班出身,把她送进省队之后就辞职去科隆体育学院进修了。”

徐指导先是感叹,“高手在民间啊。”又沉默了一会儿,给陈焕之找到了一个非常合情合理的理由,“可能黑人中特别优秀的身体也是这样吧,陈焕之虽然看起来是黄种人,不过她的身体条件显然跟普通人不大一样。”

竞技体育可能是最看重个人天赋的行业了,譬如以后将会横空出世一个身高一米九多的百米飞人,在他之前没人想过这么高大的人能跑这么快。譬如乒乓球的初代大魔王,在她之前也没人想过这么矮还能把乒乓球打得这么好。

可他们就是出现了,而且也就是打破了教练们固有的选材观点。在他们之后,教练们不再问为什么而是开始照着他们探索出来的道路去做。

所以当陈焕之站在他们面前,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别问为什么,反正我就是可以”的时候,两位教练也只是短暂地怀疑了一下人生,就喜闻乐见地接受了“超出常理的天才”这个人设。

而对自己造成的震撼一无所知的陈焕之,就带着刘鑫源“很好,但还不够好”的结论,孤身来到了莫斯科。

室内赛60米一般都只有两枪,一枪上午预赛,一枪下午决赛,所有项目一天完事儿。

陈焕之被分在第一组第二赛道,她到了莫斯科体育馆里就脱衣服开始做准备活动。

这一枪是她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采取先开快速反应、跑起来后立刻切换中级速度的策略。敏捷+30带给她的冲击远小于提高同等数值的爆发力,因此即使只经过了几天的训练,她也敢全力发挥敏捷加成带给自己的步频能力。

但是旁边第三道是个俄罗斯本地选手,与一般人印象中高挑健美的俄罗斯女性不同,她的身高还不到160,整个人都非常娇小,但是不管是肩臂还是臀腿,都隐隐露出发达的肌肉线条。

本来陈焕之只是看一眼她胸前挂的名牌,发现是个田坛上很陌生的名字,立刻就不关注了,她在这里语言不通,又只是一天的比赛而已,连跟旁边选手打招呼的兴趣都没有。俄罗斯的英语普及率特别低,陈焕之估计她就算想热情友善一些,两人也只能互相“hello”而已。

发令枪一响,陈焕之和旁边选手几乎同时冲出去,但很快她就眼睁睁地看着那位姑娘淡金色的马尾辫随风飘扬,渐渐地离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直到整个人撞在终点外的海绵墙上,陈焕之都懵懵的,她到最后被旁边俄罗斯姐姐落下几乎两三米的距离,要知道这可是60米比赛,60米!

这时候计时结果还没出来,但那俄罗斯姐姐很明显是第一,而她也很明显告别决赛了。

一轮游?她的第一次成年组世界级比赛就这样结束了?这么突然这么快?她从北京坐了□□个小时的飞机来到莫斯科,就只是跑这一趟几秒钟?这可是从她参加正式田径比赛以来的第一次。这种感觉可真是……残酷啊。

大概从现在开始,她要正式面对人种差异这个横亘在国内所有运动员面前的残酷话题了。

这时电子计时结果打在了大屏幕上,第一名polyakova,7秒20,而陈焕之第四名7秒39。

她发挥的并不算差,但正如她自己的预料,无缘决赛。

而polyakova,波利亚科娃?一个在国际田坛上默默无闻的名字,看她的样子最少也有二十多岁了,绝对不是初出道的青少年,所以,即使是比李雪茹还厉害、随随便便预赛里就能跑出7秒20的选手,出了本国在她这个外国人看来也只能是“查无此人”?

陈焕之中午的时候在赛事组委会的餐厅里一边吃饭一边打电话给刘鑫源汇报了成绩,“……这还是我第一次只跑一枪就被淘汰呢,不,这是我第一次没进决赛吧。”

“是,”刘鑫源问她,“世界赛场的感觉怎么样?”

“真挺残酷的,我准备了半个月,跑了那么远,结果却只能跑7秒多。”陈焕之说完才想起来,收获除了这7秒还有10万经验值,倒不算完全白来。

刘鑫源故意问她,“你要是打算知难而退,可以现在就回来接着跟队训练,反正你成绩好能任性,也不会有人说你什么。”

陈焕之捧着罗宋汤一饮而尽,回答道,“那可不行,这种残酷让我更爱短跑了。说真的教练,我以前只是喜欢跑步喜欢赢而已,但是现在,我开始爱上它了。”

刘鑫源满意地笑了,“你现在什么打算?还按照原计划?”

陈焕之摇头,“教练,我不会德语,能不能让队里帮我联系个能练60米的室内田径场?下一场是2月3号的德国斯图加特,还有五天,我得更努力一点才行。”

因为咨询了航空公司没有可以临时改签的机票,陈焕之就在体育馆内呆到看完下午的比赛,那位波利亚科娃选手最后以7秒18的成绩名列第一,让预赛就一败涂地的陈焕之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安慰。

2月3日,德国斯图加特,陈焕之7秒36通过预赛,挺进决赛,然后在决赛中以7秒37排行第八。

2月10日,西班牙巴伦西亚,陈焕之7秒33通过预赛后,发现这次的预赛三个小组最好成绩是7秒29,明明瓦伦西亚空气湿润、温暖宜人,却没什么高手来参加。

她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连治伤的备用经验也不留了,一口气将上次用剩的和最近三次比赛又得到的经验值全部加在了中级速度上,592万经验和1个技能点甩下去,升级到了高级速度116级,虽然持续时间6.6秒短了点,但在60米中也勉强够用了,敏捷加成则提高到了36.5点。

决赛中她前半程牢牢咬住了第一集团军,后半程别人越来越快她有点乏力,过终点线的时候就略微落后了一个身位,最后电子计时一修正,她又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7秒3,而且正如她所料,这是几次室内赛中水平最低的一次,冠军7秒22一骑绝尘,亚军7秒28与她差距不大,而她则位列第三,第一次站上了世界赛场的领奖台。

“简直不可思议……”陈焕之颁奖仪式过后跟刘鑫源感叹,“居然真的给我刷到名次了,我现在也算是世界季军了?在俄罗斯和德国比赛的时候,7秒3绝对没机会领奖的。教练,我现在对我们刷超级大奖赛的想法更有信心了。”

“别高兴的太早,”刘鑫源泼她冷水,“我们是去室内赛刷成绩的,但你现在光一个7秒3可还没有达标呢。”

陈焕之不当回事,“平均7秒29呗,还有……6场比赛,我会继续训练进步的,教练,记得帮我先联系好训练馆啊。”

刘鑫源想了想,“虽然是个小比赛,但你好歹也算是世界赛场上得过奖牌的人了,而且成绩进步这么快,现在他们再叫你一个人在外面比赛就不合适了。你等着,我去给你争取一下,最少叫我跟你一块过去,你训练的时候能有个人看着。”

虽然刘鑫源这样说了,但陈焕之真没当回事,因为这国际室内赛,说是国际,其实真正冠军级选手根本就不来,室内世锦赛的冠军一般成绩都在7秒05以内,像是这几次冠军的成绩在世锦赛上就算进了决赛也是垫底儿的命。

所以陈焕之觉得自己只是偶尔捡了一次小漏,真没当成什么了不起的成就点,谁知比赛后的第三天,她真的在下一站的柏林等到了刘鑫源,而且还附带一个眼熟的队医。

“您好,这段时间得麻烦您了。”俩人握手握到一半,陈焕之想起来了,这不是亚运会给送饭那小伙嘛,“啊,贝医生。”

贝伦笑眯眯的,显然也还记得陈焕之被芥末辣的痛哭流涕的样子,“叫我贝伦就行。”

比起中年又熟得不能再熟的刘鑫源,当然是年轻又好看的贝伦更能引起陈焕之的交流欲望,“我记得你是赛艇队的队医?怎么跳槽到田径队来了?”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

“行了,长就等晚上吃饭时候再说,明天就比赛了,先跟我去训练馆我看看你这几天是怎么练的。”刘鑫源立刻打断了他们,“这几场比赛网上连个完整的视频都搜不到,官网上也就是个成绩,没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要说国家队对她也算是尽心尽力了,每次都给她提前联系好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天的训练馆,有时候根本就是第二天的比赛场地,她只要背着包去,脱衣服开跑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三人孤身在外,自然没有电计设备、高速摄影机什么的,但刘鑫源拿着秒表在场边一掐,就连分段速度都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

“你最后速度没起来?”刘鑫源皱眉看看秒表看看陈焕之,“你这样高步频跑法前面是快了,但是后面最高速度可不如原来。”

他等陈焕之休息了两分钟,一指起点,“你给我用原来那种跑法再来一遍。”

第二次陈焕之就是不开高级速度而是开中级冲刺技能了。在爆发力的加持下,她的每一步蹬地都准确有力,连腾空时间都显著提高,步幅自然大。可是前期,正如她第一次跑60米的时候结论一样,她的加速过程太慢。

看着蹲在地上大喘气的陈焕之,刘鑫源也忍不住问她,“我看你第一次跑的时候前半程不是挺好的嘛?第二次我是让你后半程爆发加大步幅没错……但你前半程不能按照第一次那个节奏跑吗?”

陈焕之忽然愣住,咦?对哦,为什么她早没有想到,先用高级速度的高神经反应速度把身体重心、姿态协调好,速度提起来,然后再开中级冲刺换跑法不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位波利科娃选手好像是北京奥运会100米进半决赛了,也确实是07年莫斯科室内赛的第一,伯明翰欧洲室内锦标赛第二,83年生人,但我没找到她照片,就当她金发娇小吧……个人最好成绩11秒09,60米最好成绩7秒09,所以说真的是明明很猛,出国却查无此人,后来好像没有再进过奥运会……

绝大多数角色都是我瞎编的,哪个是真人我会跟大家说的。

修正,实际翻译应为波利亚科娃,所以我已经找到这个选手的百科了,猛人,北京奥运会俄罗斯4x100接力冠军队员。最好成绩那部分是在维基百科找的,不过英语不好,只能看懂最好成绩,我觉得跟百度百科比起来,还是维基百科比较靠谱,以它为准了

我,今天被自己蠢哭了,四点左右就写完了,然后发现小黑屋出不去,锁定时间还剩三个多小时,可我明明记得我锁的是字数……但这都不重要了,反正我那会儿就是出不去,所以我换电脑看了个电影,向大家强烈推荐,武侠言情电影,剑雨!主演是杨紫琼,男主角韩国人,但是可萌可萌可萌啦!我记得当时刚上映的时候评价挺低的,所以我一直没看,直到今天,太好看啦!这才叫武侠言情啊!推荐给大家,不要觉得男女主角年纪略大颜值也不够高,不符合言情主角的身份,你看着看着就会忘记他们长什么样而只记得他们的角色了。

现在我要去补觉了,大家拜拜~

相邻推荐:火影:我能融合万千血统我的民俗文字游戏意乱全球复苏:我是唯一的杀戮者全球鬼神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