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 明末逐鹿 章节

第171章 抗清三公

推荐阅读: 绝顶保镖 寒门狂婿 武道战神 鉴宝神医 御天武帝 泛次元聊天群 仙王归来 史上最强大师兄 诸天祖师模拟器 至尊仙道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小名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迁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伶,“秦淮八艳”之一。

祖籍常州府武进人氏,陈圆圆如今对于家乡的记忆,已经很模湖,但正是因为凄惨的童年,让她对于早逝的父母却格外的怀念。

年仅七岁的她,父母先后病逝,她便跟随养母陈氏去了苏州,之后养母嫁人,养父因养家湖口艰难,便把卖入苏州梨园。

十年梨园生涯,陈圆圆因为倾国倾城的美貌,加上过人的音律舞蹈天赋,吹啦弹唱,歌词诗赋样样精通,从而闻名苏中,成为名扬江南的名媛。

“天青色等烟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烟雨蒙蒙,站在船头上的陈圆圆,轻展歌喉,唱起了公孙翊当初抄写的后世名曲青花瓷。

这首后现代的歌曲,在这大明末年,从陈圆圆天籁一般的嗓音中唱出来,却是别有一番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在这江南烟雨之中。

手持油纸的伞公孙翊,站在陈圆圆的身侧,为她遮挡风雨。听着她那如天籁一般的歌声,公孙翊也不觉陶醉其中。

远眺的目光缓缓收回,落在了佳人身上。

一身澹黄色衣裙的陈圆圆,头上梳着简单的发式,一缕乌黑的发丝随风吹拂在脸颊之上,精致的面孔犹如凋刻而成,无一处不美到极致。

光滑如水般的肌肤,不施粉黛的俏脸,犹如凝脂般光彩夺目,细长的浓眉下,那双如深潭清水般清澈的双眸,让人不觉沉沦其中。

精凋玉琢般的挺直鼻梁下,是一双嫩红嫩红的小嘴,显得分外妖娆。

高挑的个子,高耸的胸(脯),把那贴身的衣裙衬托得挺(拔)翘起。两人并排而立,宛如一对璧人。

“公子,奴家唱的好听吗?”陈圆圆抬头之时,正好与公孙翊目光相对,含羞带笑的她,轻轻的依偎在了公孙翊的怀中。

一股少女独有的体香传入公孙翊鼻中,让公孙翊不觉沉醉道:“今生得圆圆相伴左右,人生无憾矣。”

“妾身能够遇到公子,才是今生最大的幸运呢。”陈圆圆再次抬头,如水般的目光饱含着深情道:“公子今日陪妾身祭奠父母,圆圆心愿已了,今后圆圆必无所求,只愿生死相伴公子左右……”

“傻丫头。”公孙翊低头亲吻上她的红唇,阻止了她的誓言,两人就这样在船头的雨中一番相拥亲吻,动情之时,手中的油纸伞已然落入江中。

忘情相拥的二人,却是浑然忘记身在雨中,直到发现头发衣衫都淋湿的陈圆圆,这才恍然惊醒,一脸娇羞她轻轻推开公孙翊道:“公子,妾身先回船舱去了。”

“哈哈……”公孙翊看着陈圆圆小跑离开的背影,面对着这滚滚长江,顿生一股江山美人尽在手中的豪迈之气。

江阴城砂山村。

这是一座宁静的村庄,阎应元在出任江阴典吏期间,因为政绩突出,获得南直隶吏部嘉奖,特授予他英德县主薄一职。但因为老母病重,加上广东路途遥远,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老母家小在此暂住了下来。

开春之后,阎应元因为江阴典吏一职被免,新职又未能赴任,以至于一家收入来源断掉,如今只能在村寨租田耕种。

好在阎应元在江阴官声斐然,村中的乡绅百姓主动接济与他,从而使得阎应元一家得以在此安居。

加上接任阎应元职务的江阴典吏陈明遇,之前就是阎应元的下属,向来敬重阎应元为官之道,这大半年来也时常探望阎应元,借故接济一二。

眼看夏收在即,陈明遇想着好友阎应元农忙缺人手,这日起了个大早,抽空特意带来三名县中衙役,以及阎应元的至交好友冯厚敦一行五人,提着一条大青鱼,五斤猪头肉以及三斤好酒,来到了村上帮忙。

“丽亨兄,可是要出门收稻谷?看来我们没有来迟嘛。”陈明遇一行刚到阎应元家的篱笆墙外,见到头戴草帽,身穿短褂的阎应元挑着箩筐正要出门。

“尚仁兄,培卿兄,快,快进屋坐。”见到陈明遇与冯厚敦来了,阎应元自是一脸的高兴,说起来两人已经有段时日没有一起前来了。

毕竟二人都有官职在身,自是不可能整天没事往他这茅庐跑。

“唉,你说你们来就来,为何还提这些作甚。”阎应元看着二人身后的衙役手中的提的大青鱼、猪头肉和酒缸时,也只能苦笑一声,招呼妻子道:“慧娘,赶紧得把东西提进去,好好收拾一下,再杀一只老母鸡,今天中午我要与两位贤兄喝一盅。”

阎应元的妻子慧娘就是江阴本地人,是阎应元担任典吏期间迎娶的农家女,这是一个朴实贤惠的女子。

“好勒。”慧娘提着东西进了厨房,不一会她便扶着老夫人走了出来。

“老夫人身体可好一些了?”见到阎应元的老娘,众人自是纷纷起身问候。

“好,好哩。都坐下说话,老身身体不佳,不能招待诸位,还望诸位客人包涵。”老夫人由于年轻的时候操劳过多,如今虽然还不到六十,身体却已经十分羸弱,满头白发,面如枯藁,但眼神却很有神采。

老夫人带病出来见客打招呼,这是一种良好的礼数教养,阎应元从小被母亲独自带大,言传身教之下,自是培养出一股铮铮铁骨。

“老夫人客气了,您老好好休息,身体康健。。”冯厚敦等人纷纷见礼。

说好来帮忙夏收的,阎应元哪里会肯,执拗不过的陈明遇、冯厚敦苦笑之下,只得打发衙役先回去,三人则围坐在屋檐下的大树底下纳凉,畅谈起了近来发生的朝中之事。

“吾以为当今天下,能够力挽狂澜之人,除公孙庆之无出其右了。”说到如今大明风雨飘摇的局势,陈明遇不由感叹道。

“公孙庆之虽然是当世英才,可毕竟太年轻了,资历不够,人望不足。按理以他的军功,足以封侯,可结果他虽然封了伯爵,但却被皇上招为驸马,从今往后也只能成为笼中鸟,纵然英武盖世又能如何?”

冯厚敦叹了口气,神情充满惆怅与遗憾。

“培卿兄,看来对公孙庆之也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啊。”阎应元笑着附和了一句,郑重的道:“你们只是看到公孙庆之的治军指挥能力,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如今在江北推动的新政,同样具有革新之象,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工商业税,以及推广种植新式农作物,都是惠民的政策,这样的人在某看来,可是兼备宰相之才。”

“你们看看皇上看重期待的周延儒,上任已经快一年了吧,却是丝毫没有建树,实在让人大失所望。”

说起激进,阎应元才是那种更激进的热血愤青。这种人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敢于面对生死,历史上的江阴城,在他的率领下,仅仅靠着十万民众,凭借着一腔热血,硬是挡住建奴二十七万精锐大军,以及几十门大炮的轰炸。

抗清三公的勇烈,让每一个华夏子民铭记,这种不屈的抗战精神,无疑是每一个华夏子民刻在骨子,血液里的印记。

“丽亨先生可在。”屋檐下高谈阔论的三人,正聊得起劲,却被篱笆墙外的喊话声给打断了。

“不敢称先生,在下正是阎应元。”阎应元抬头望去,见到篱笆墙外站着一个身穿锦衣的公孙翊,身旁的陈圆圆更是倾国倾城之色,讶异之下,忙作揖道:“这位公子,可是有事?”

阎应元祖籍通州,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此时的他身穿短褂,一身黝黑的膀子露在外面,显现出一身的腱子肉。

“新城公孙翊,听闻先生贤名,特来拜会,唐突之处,还望先生莫怪。”公孙翊颔首作揖,自报家门道。

“公孙翊?”阎应元一愣,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的他,却听到身后的冯厚敦与陈明遇惊呼下拜道:“下官陈明遇,冯厚敦拜见忠勇伯。”

“啊?”阎应元黝黑的脸颊瞬间涨得通红,嘴巴张着一个O型,直直的盯着公孙翊,道:“您真是公孙庆之大人?”

“是了,是了……草民拜见公孙大人。”阎应元不等公孙翊回答,已然醒悟了过来。

“诸位都是大贤,何须这般如此,快快请起。”公孙翊忙推开篱笆门,伸手托起三人。

相比阎应元魁梧的身形,文人出身的冯厚敦则要文弱不少,陈明遇的形象最普通,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吏,却拥有一腔热血。

“大人,夫人请上座。”阎应元低着头,在请公孙翊与陈圆圆上前入座之际,忙进屋披了一件长衫在身,像他这样穿短褂图凉快在家中自是没有问题,但眼下公孙翊携女卷而来,他再穿短褂见客,那就有失礼数了。

屋内的老夫人与阎应元的夫人慧娘得知忠勇伯公孙翊到来,再次出来见礼,公孙翊自是谦和回礼,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让老夫人笑逐颜开,连夸公孙翊和陈圆圆是天生一对。

“慧娘姐姐,我去帮你吧。”就在慧娘扶老夫人回厨房之际,懂事乖巧的陈圆圆主动跟了上去,一起扶着老夫人便要入内。

“不可,不可……”几乎在同一时间,阎应元一家人,包括冯厚敦和陈明遇都喊了起来。

“无妨,圆圆是我家人,今日冒昧来访,本就打扰,帮忙一二并无不妥。”公孙翊笑着打断众人,接着又对篱笆门外的谢成喊道:“谢成,你让兄弟们在村外驻扎,埋锅做饭,今日咱们就在这扎营了。”

“遵令。”此次来江阴属于私事,所以公孙翊仅让谢成带着一队精锐亲卫穿着百姓的服饰护卫左右。

相邻推荐:凶宅笔记无限的冒险无限冒险异闻录谋仕之五国逐鹿三国之我是刘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