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胡善围 章节

292、暗不宜近嫔妃,太子不宜离左右

推荐阅读: 寒门狂婿 绝顶保镖 仙王归来 史上最强大师兄 鉴宝神医 诸天祖师模拟器 御天武帝 武道战神 泛次元聊天群 至尊仙道

南京旧宫。

由于大明南京和北京两个都城并立, 两套完整的中央领导班子, 一个打酱油一个干实事而已。南京旧宫虽然没有主人, 但一直有留在南京的旧宫人们打理, 起码拎包入住是没问题的。

只是, 人给房子注入灵魂,再华丽的宫殿, 再精心的维护, 四年没有人住, 很快就失去了生气,垮得厉害。就像前期疯狂注射玻尿酸的脸,一旦停用, 整张脸垮掉, 一夜之间老了二十岁。

刚好此时又是万物萧瑟的初冬季节, 雨夹雪,连菊花都挺不住了,满地黄花堆积, 清清冷冷, 凄凄惨惨,怎一个衰字了得!

东宫一家子就在这种凄凉的情景下搬到了旧宫的东宫。刚刚安顿下来, 太子朱瞻基就奔赴凤阳老家,先祭拜祖陵, 把家室都托付给了岳母胡善围。

都是过来人,一看朱瞻基和阿雷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胡善围心如明镜, “太子尽管放心去,这里有微臣安排,定能保东宫妥当。”

来之前,张皇后已和太子密谈,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等洪熙帝传来“好消息”,太子有东厂的人监视,该拜的坟头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要被扣上“不孝”的帽子。

临行之前,孙良娣捧着一套护膝,挺着微凸的小腹话别太子,“天气湿冷,祭陵要经常跪拜,殿下小心寒气入体,这对护膝是妾身亲自做的,妾身手艺简陋,还望太子莫要嫌弃。”

太子收下护膝,“以后不要再做了,孙良娣安心养胎便是。”

“嗯。”孙良娣摸着小腹,欲言又止,最后鼓起勇气说道:“殿下,妾身其实是皇上派来东宫的耳目,妾身早年跟随彭城伯太夫人身边时,父亲就暗中投靠了还是太子的皇上,皇上许诺,将来妾身参加选秀,一定会帮妾身嫁入皇室,父亲只是永成县一个小吏,连官都不是,指望妾身攀龙附凤,将来飞黄腾达。”

“但是,殿下……”孙良娣走近过去,抱着朱瞻基的胳膊,“妾身从小就仰慕殿下,妾身出身卑微,第一次跟随彭城伯太夫人进宫时,殿下与太子妃还有汉王世子堆一个雪兔子,汉王世子误以为妾身是宫女,要妾身把他和荷包里的金珠和宫人一起分,妾身尴尬,恨不得钻进雪堆里。是殿下认出了妾身,化解尴尬。”

朱瞻基目光惆怅,他们三人堆雪兔子的场景历历在目,那一年是童年的结束,从此以后,他们三人就各有心事了,再没有如此酣畅淋漓的玩耍过。

孙良娣垂目说道:“妾身有自知之明,知道殿下对谁都和善,并非只是对妾身一人,但是对妾身而言,出身卑微,终年半主半仆的跟随彭城伯太夫人身边,被京城豪门贵女鄙视,不屑为伍,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真正融入京城名媛的圈子里。”

“殿下能够记住妾身的名字、帮妾身解围,妾身一辈子都记得殿下的恩德,妾身因‘选秀畎亩,联姻民间’而一夜之间飞到枝头,被抬进东宫,这六年来,从来没有真的出卖过殿下,所有传到皇上那边的消息,皆不痛不痒,为应付皇上而已,如今妾身已经有孕,纵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孩子打算。”

孙良娣从袖子中取出一本薄薄名册递给太子,“这是妾身这些年收集的皇上耳目名单,有东宫的眼线,也有安插在坤宁宫皇后那边的,但愿能够帮助东宫渡过危机。”

孙良娣献出了投诚的投名状。

果然如张皇后所料,用孩子将孙良娣捆绑在东宫这条船上,立场自会改变,孙良娣对太子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爱护,这都不重要了,利益捆绑比虚无缥缈的感情更可靠。肚子里的孩子是活生生的,投名状上头一个名字就是太监王振,这个名册也是真的。

这就足够了。

朱瞻基将名册交给阿雷,“虽如此,也不能完全相信孙良娣,一应晨昏定省都免了,尽量不要和她相处。你如今身子日渐沉重,这一胎怀相不好,还舟车劳顿,在东宫好好休息,把名册交给胡尚宫,她自会有所安排。”

身在皇族,朱瞻基不得不多留心眼,孙良娣若生女还好,若阿雷和孙良娣都生儿子,孙良娣只比阿雷的孩子小三个月,嫡子和庶子年龄相差如此之小,将来必有隐患……

朱瞻基想到这里,不由得打了个寒噤,孩子还没出生,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作为一个父亲去爱孩子,相信孩子,而是防着孩子们。

那么,我和父皇有什么区别?我没有权力指责父皇,等我当了皇帝,或许我比他还过分。

原本,朱瞻基还不理解阿雷突然的转变,觉得她断的太快,太绝情。

如今,连朱瞻基都佩服阿雷的理智了。

生在帝王家,这是躲不开的命运。

婆婆张皇后说的话都开始灵验了,阿雷对孙良娣的投名状并不意外,说道:

“我知道的,你放心去凤阳祭陵,莫要被人抓住不孝的把柄,往东宫泼脏水。”

阿雷铺开案头上的白纸,把算筹、圆规、尺度等等东西一一取出来,开始画图纸,“我打算送给肚子里孩子一份礼物,闭关做事,孙良娣打扰不到我。”

朱瞻基的顾虑,阿雷都知道,干脆井水不犯河水。

朱瞻基往炭盆里添炭,然后静静的看着阿雷画图,阿雷只要提起笔,就会到忘我之境,根本觉察不到朱瞻基何时离开。

朱瞻基在凤阳祭陵、阿雷在南京旧宫做图、胡善围拿着孙良娣献的名册布置人手,洪熙帝在北京实行新政,新政以休养生息为主,鼓励农商,削减江南赋税,司法上废除了洪武朝和永乐朝严苛,以宽容为主,无论朝廷还是民间,洪熙帝名声和威望都颇高,都赞之为“仁”。

洪熙帝有监国的基础,政治手段老练,且民心所向,因而汉王和赵王心下不服,却也不敢轻举妄动,不过东宫太子奉旨出京,举家去南京旧宫。洪熙帝能够瞒过群臣,瞒不过和他过招半辈子的汉王和赵王两个亲弟弟。

两个藩王都猜出洪熙帝和东宫有矛盾,一颗死心再次被激活了,想要从洪熙帝和东宫之争中渔翁得利,两人联手,暗中招兵买马,伺机捡漏。

除了东宫,洪熙帝还拉起了清单,清算当年他当太子时要废太子的骨干们,比如妹妹安成长公主和驸马西宁侯宋琥,当年安成公主是支持汉王的,宋琥也是如此,洪熙帝念及安成公主也是仁孝皇后生的,一母同胞,不对妹妹下手,可是驸马就不同了,是外人。

何况西宁侯掌握重兵,世代负责大明北方的国防,洪熙帝担心宋琥和汉王勾结,威胁皇权。

洪熙帝下旨,夺了宋琥的西宁侯爵位,还削了其驸马的俸禄,把爵位给了宋琥的弟弟宋瑛——也是妹妹咸宁长公主的驸马。

咸宁长公主当年是支持太子大哥的。洪熙帝以纪律委员的细致,一直拿着小本本记录谁对他好,对他不好,当了皇帝,手握皇权,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感觉实在太爽了!

洪熙帝在京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用皇权实现私人恩怨和政治抱负的双重满足,隐忍二十一年都是值得的。

但是,太子朱瞻基并非牢牢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之下,还是有臣子看出东宫远离京城的隐患,直言上奏。

洪熙元年,正月,洪熙帝在大年初一大朝会上正式启用了“洪熙”的年号,终于彻底走出了被“永乐”支配的痛苦。

真是扬眉吐气啊。

春暖花开,洪熙帝春风得意,渡过了此生最完美的一个春天,然而,到了五月,太子去凤阳、南京皇陵和孝陵都祭拜完毕了,大功告成,洪熙帝还是迟迟没有召太子回京。

群臣们又不是傻子,琢磨出异样来,太子是国储,是备胎,就是防止皇帝突然驾崩而无缝隙衔接,避免国家动荡而设置的,现在好了,国储被支到千里之外的南京,那么国储意义何在?

时机已到。

在京城留守的沐春乘机把洪熙帝暴饮暴食、宠爱郭贵妃、偏宠滕王、冷落太子的“谣言”散播全城。

很多人都相信了,因为郭贵妃的亲弟弟郭玹承袭了武定侯的爵位是铁定的事实,张皇后的娘家却依然是彭城伯的伯爵,堂堂大明皇后,娘家爵位居然比贵妃娘家爵位还低一等,明显是宠妾灭妻啊!

哪怕为了张皇后的颜面,封张皇后弟弟一个一次性的承恩侯爵位遮遮羞也可以的,可是无论朝臣如何上奏,洪熙帝就是不肯给张家封侯爵。

而且,洪熙帝这大半年胖的也很明显,下巴的肉都快垂到锁骨上了,扶他走路的太监,也从两人变成四个人。

一桩桩事实摆在面前,“谣言”变成了真相,无论锦衣卫和东厂如何辟谣,捉拿传谣之人,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谣言。

群臣们坐不住了,以耿直闻名的监察御史李时勉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时勉,永乐二年的二榜进士,选入翰林院,当了庶吉士,毕业后在翰林院当侍读学士,因其学问高,品德好,被选去给皇太孙朱瞻基当了讲经师傅。

永乐十九年,刚刚建好的北京新皇宫奉天殿乾清宫三大殿遭遇雷击火灾,李时勉认为这是天灾示警,请求太宗皇帝不要迁都,回南京去,太宗皇帝暴怒,夺了李时勉的官职,下了大狱。

洪熙帝登基后,老师杨荣入了内阁,成为内阁大臣,杨荣把李时勉从监狱里捞出来,恢复官职,并且把勇敢劝谏、不畏权贵的他安排到了专业对口的位置——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是有kpi标准的,每天必须且只能启奏一件事,并提供建议。

李时勉到底是太子朱瞻基的老师,岂能坐视太子远离京城,一直在南京坐冷板凳?

五月十一日,李时勉当监察御史上任第一天,就把今天的kpi用在太子身上,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丝毫不顾忌洪熙帝的面子和内阁大臣杨荣连连暗示他闭嘴的干咳之声,直言劝谏:

“……皇上乃九五之尊,亲贤臣,远小人,暗不宜近嫔妃,太子不宜离左右!否则国储不稳,国家危矣!”

不愧为是蹲过太宗皇帝大狱的人,骨头够硬,囚服刚刚脱下,官袍还没有捂热呢,就敢字字都中了洪熙帝的雷点。

李时勉的嘴巴似乎有毒,每说出一个字,洪熙帝的脸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一些,血压升高,明显戳中了龙之逆鳞,最后听到“国家危矣”时,洪熙帝的脸已经胀成猪肝色了!

自打登基以来,洪熙帝一直以仁厚的面目示人,宽松刑狱,是个和颜悦色的大胖子,从来没有当众发脾气,李时勉句句毒舌,蓦地遭遇大刺激,洪熙帝当庭震怒,指着李时勉,“来人!速速扑杀此贼!”

殿前手持金瓜的侍卫一举拿下李时勉,剥下官袍,举着大金瓜锤击之,李时勉不服气,每打一次,就大呼“太子不宜离左右”,一直打了十八下,肋骨断了三根,李时勉被打晕过去,才住口。

如此铁骨铮铮,实在令人敬佩,内阁大臣杨荣等人连忙站出来为李时勉求情。

方才洪熙帝暴怒之下,命令金瓜侍卫击打李时勉。李时勉嘴硬,死不改口,暴怒的洪熙帝就不喊停,现在李时勉被打的半死晕过去,终于闭嘴了,殿前一片求饶求宽恕之声,洪熙帝立刻从暴怒中清醒过来:不行,我要控制住自己,宽厚的人设不能崩,怎可当庭打死大臣?

本朝实行的是仁政啊。

何况李时勉身为监察御史,直言劝谏就是他的工作。

洪熙帝遂命金瓜侍卫住手,将李时勉下了锦衣卫诏狱。

就这样,刚刚出狱的李时勉成了二进宫,还断了三根肋骨。

洪熙帝不想听任何关于太子回京的建议,遂立刻下令退朝,刚刚在四个太监的搀扶下站起来,洪熙帝就觉得头晕,摇摇晃晃,为了保持颜面,他强忍住头晕恶心,缓缓走出奉天殿,坐上了大轿子,回到乾清宫。

他并不知道,搀扶他的太监一直盯着他的脸色变化,太监发现洪熙帝的脸一直潮红如猪肝色,始终没有恢复,而且面部表情失控,好像一个蜡像似的,无论愤怒还是故作镇定,都始终一个表情。

太监想起某位女医的叮嘱,时间到了!

洪熙帝到了乾清宫,头越来越晕,视力也越发模糊,戴了老花镜都觉得吃力,立刻宣太医还有郭贵妃。

“朕不舒服,先躺一躺,睡个回笼觉,太医来了,要他先给朕把脉施针。”洪熙帝和三个前任一样,是个勤快皇帝,白天从来不睡觉,今日实在撑不住了。

洪熙帝躺在床上,半睡半醒时,听到了脚步声和说话声,他睁开眼睛,视力模糊,像是冬天隔着霜玻璃看世界,一片朦胧,但是他可以肯定,从轮廓来看,眼前的女人绝对不是郭贵妃!

贵妃呢?太医呢?洪熙帝想说话,可是他只能发出简单的吼吼之声,舌头不听使唤了。

洪熙帝想要坐起来拿枕边的老花镜,看清楚眼前的人,可是他发现自己就像鬼压床似的,无论如何使劲,全身都不听使唤,动也不能动。

这是做梦吗?

快点醒过来啊!

洪熙帝正思忖着,身边模糊女人说话了:“皇上睁开眼睛了,茹司药,皇上还能挺几天?”

是张皇后!

茹司药用银针戳了一下洪熙帝的手指头,挤出一滴血在玻璃片上,向下倾斜,那滴血居然不往下面流动。

“皇上的血液就像糖浆一样粘稠,面部麻痹,口不能言,用针刺激膝盖等穴位也没有任何反应,在李时勉的刺激下,皇上血液加快流动,脑子里脆弱的血管根本承受不住如此粘稠的血液快速波动,血管爆裂,脑部瘀血,导致瘫痪,全身器官衰竭,估摸明早就要断气了。”

张皇后的话语无喜无忧,平淡的就像谈论明天的天气如何,“可惜了李时勉,背负气死皇帝的罪名,要抄家灭族。”

一个熟悉的男声说道:“如今皇后掌控皇宫,秘不发丧便是了,一应食水药物照常送到乾清宫,脉案也每天记录填写,皇上什么时候死,娘娘说了算。待太子秘密赶到京城,再宣布死讯不迟,李时勉也可以脱罪。”

居然是沐春!

洪熙帝知道,这不是噩梦,这是现实,然而他什么说都不出来,全身能动的只有眼珠子。

很快,他的脑子就像被插进一双筷子,就像打鸡蛋似的快速搅动,蛋清蛋白混在一起,失去意识,陷入一片无边无际的混沌世界。

午夜子时,洪熙帝咽气。

作者有话要说:  洪熙帝死亡有很多解释,有说是郭贵妃投/毒张皇后不成,误毒死了洪熙帝,我觉得不可能,这种方式太蠢了。

我觉得从洪熙帝身体和后来放纵来看,他就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病足,眼睛视力减退,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长期高血糖导致血液粘稠,血管硬化,当天恰好李时勉劝谏,刺激洪熙帝血压上升,本来脆弱的血管承受不住粘稠血液的压力,崩了,脑出血,看起来像是中风,全身瘫痪,只能被张皇后摆布了。

完结倒计时2!在这个即将完结的美丽夜晚,有什么比做题更适合迎接完结章呢?

欢迎大家踊跃做题,答错了也送个小红包鼓励哈,一共200个,等你来拿。

以下三道题,老规矩,按照答题准确和答题速度,每题送出100点大红包,若第一个都答对了,就送300点大红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闇1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时勉为祭酒六年,列格、致、诚、正四号,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

(《明史·李时勉传》)

【注】:1谅闇:也作“凉阴”,指帝王居丧。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0红包)

a.不相值 值:遇到

b.缚以来,朕亲鞫 鞫:审问

c.帝闻言,色稍霁 霁:消散、缓和

d.疏何语?趣言之 趣:知趣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00点红包)

a.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 / 诸生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 / 督令读书 / 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b.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诸生 / 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 / 为赡给督令读书 /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c.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诸生 / 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 / 读书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d.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 / 诸生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 / 读书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00点红包)

a.李时勉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b.李时勉上书言事,惹怒了仁宗皇帝,又不屈服,因此被打得几乎死去。

c.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d.宣帝继位命令李时勉详细陈述触犯先帝的事情,可李时勉只陈述了六件事就因为过于恐惧记不清其他事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晗瑾 64瓶;doradoro、安bati 20瓶;皮皮、本草、千瞳 10瓶;猫爪毛 9瓶;二向箔 8瓶;hhhhhhhhhhhhh、剪落的长发 5瓶; 安格妮丝。、三千、猫大王 3瓶;青玄朱白粥19、酒窝、莫澜 2瓶;提米、在追书的西西、无住、小喵三千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相邻推荐: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暗界战皇主神空间的道修最后一个捉鬼师回档1995穆斯林的葬礼重生之南朝争霸美漫生存指南宠妻攻略,有点甜天皇巨星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