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次元 绝密航程:中国东出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纪实 章节

第六章续战太平洋

推荐阅读: 史上最强大师兄 泛次元聊天群 绝顶保镖 鉴宝神医 御天武帝 仙王归来 武道战神 寒门狂婿 诸天祖师模拟器 至尊仙道

一、详查“土斯卡罗纳沙洲”

首次远洋的调查成果经过整理后,科学家们初步分析判断01区有作为导弹靶场的三个初始条件:一是距离达到了10000千米;二是有几处浅水沙洲;三是水文气象稳定,处在赤道附近的南太平洋,便于捕捉到好的天气选择发射时机。因此,由总参水文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专家组成的“718工程海上靶场专家组,初步认定01区有作为预定靶场的可能性,做出了进行第二次远洋详查01区的决策。

第二次远洋调查于1977年月8日从广州起航,仍然以“向阳红”编队组成,出海人数两船达到了人,其中“向阳红五号”船45人,“向阳红十二号”船88人。两船都大大超过了额定的人员定员,有些人员船上安排不了固定床位,不得不用临时军用床,架在走道里或是会议室“凑合”。这在世界的海洋考察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

“向阳红十二号”船是交通部广州远洋公司的“济宁”轮改名而来,替换由“无锡”号改装的“向阳红十一号”船。“向阳红十二号”船的船型、吨位完全与“向阳红五号”船相同,是由波兰巴黎公社造船厂为中国建造的4艘同类远洋杂货船之一,与“向阳红五号”船是真正的兄弟船。这种同类的船在海上,对“向阳红五号”船的掩护作用更大。

第二次远洋把第一次远洋的01区,分成了一分区、二分区、三分区、四分区四个不同性质的重点分区进行详查。这主要是根据第一次远洋大范围测量到的水深数据确定的,目的是要选择浅水的区域作靶场,以便于回收导弹数据舱的舰船锚定布阵和导弹人水位置测定的水下基阵声呐响应布阵。运用基阵声呐布阵是美国“大力神”和“民兵”一类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技术模式。美国的洲际导弹在太平洋试验时,就是射向太平洋夸加林群岛的一个浅水礁盘上的,导弹溅落后,用安装于浅水礁盘上的基阵声呐捕捉导弹溅落的位置,这种方法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准确。中国的基阵声呐技术于1975年由“向阳红五号”船在海南岛的亚龙湾作过响应试验,虽然说试验的效果不太理想,但当年技术水平,也只有一种这样的方法,的确是不得已的选择。“向阳红”编队二进太平洋的目的就是要选择一个像亚龙湾那样的浅水的海域,作为洲际导弹试验的瞄准点。

中国国防科学家的这个愿望,能够在太平洋实现吗?

瞄准点的考察被称为重点区,海图上画了密密麻麻的“格子”,设置几十条重力、水深、底质和水文气象的测线,每一条测线的经度间隔是海里到5海里,纬度距离为5海里到6海里不等。一分区区内又分了分区,一分区和二分区有14条测线,三分区有11条测线,四分区有5条测线。靶场的预定弹着点第一方案选择在西半球的西经177度到180度,南纬10度到15度之,区域以700的沙洲和贝沃奈斯沙洲之间。在这个区域里的重力测量、水深测量和磁力测量都进行了加密。水文气象和地质取样也都分别设置了连续观测1小时以上的“大面站”和连续观测5小时以上的“连续站”。

这次详查,分成重力、磁力、水深、水文、气象、通信等十多个专业,在海区一共连续作业1天,完成了水深测量线890海里,重力测量线7615海里;完成了18个点的大洋底质取样,取得了水深在1000米的柱状地质样品5厘米,等于用解剖的方式了解了作业海区的海底底质,特别在水深600米时,还取得了地质样品,比第一次远洋的首次在水深1907米取得地质样品又加深了600多米,体现了我国大洋地质工作的新进展;水文调查完成了11个“大面站”、11个“连续站”的观测,取得了从海面到1500米水深的各种水文数据700多个;气象观测109次,取得了各项气象数据15000多个,放探空气球16次,雷达回波照相40张,接收卫星图片400多张,了解到了海区周边国家和地区气象台站的工作频率和发布的气象预报;通信试验进行了6项7台设备的试验和测试,特别对短波战略语言保密机进行的试验和设备考验,达到了“718工程”的通讯要求;完成了6个锚泊区的抛锚试验、船只航行和漂泊摇摆试验;完成了100海里的大洋磁场调查等等。第二次远洋对第01区四个分区的详查,所得到的资料从专业的角度,达到完全作的的,在国内创造了海洋科学调查的多个第一。

二、摸一摸“老虎”的屁股

首次远洋后,美国等国的飞机对“向阳红五号”船的多次侦察,无疑使这些国家的军方掌握了更多关于“向阳红五号”船的资料,也逐步跟踪到了中国海上力量东出太平洋的意图。

在洲际导弹试验或航天探测方面,美国人和苏联人都是“过来人”,就在中国重点考察的土斯卡罗纳沙洲以东的萨摩亚群岛以外海域一带,1971年就是美国登月航天员返回舱的回收地点。这一带的海洋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早已被美国掌握。

第二次远洋过菲律宾时,“向阳红”编队按海军隐蔽航行规范,全编队实行无线电静默,即船上所有无线电设施只接收,不发射,连导航雷达都不用。编队海上的通信采用灯光信号和旗语(两种都是海军在海上常用的密码通信),航线选择岛屿众多,可以进行陆标定位的菲律宾民都洛海峡人苏禄海,绕棉兰老岛南部出太平洋。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怎样小心,却还是没有躲过美国侦察机的眼睛。月15日11:0时,过苏禄海时,一架美国反潜侦察机迎面而来,横过“向阳红五号”船头再从左舷距船不到100米的空中疯狂地飞过,然后又去“叮咬”“向阳红十二号”船,围着“向阳红十二号”船。

由“济宁”轮“改名”为“向阳红十二号”船跟随“向阳红五号”船远航太平洋,是应中央专委的要求改换的。“济宁”轮船型船貌和机械性能与“向阳红五号”船完全一样,更方便于牵制、麻痺、迷惑海上敌对力量的侦察骚扰,同时当海上发生机械仪器的故障时,同类型的船舶也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以保证主体任务的完成。中央专委改换“济宁”轮的这一策略十分英明,“向阳红”编队一出太平洋,美国佬的侦察机就感觉它这是一个新的目标,大概也很纳闷:一个向来不能出岛链的国家,怎么一夜之间成群结队的远洋调查船就这样出驶了?不过美机这次找到隐蔽航行的“向阳红”编队目标大概费了不少油料,只坚持了5分钟就离去了,也没有来得及放侦察浮标。

5天后的月1日11:5时,在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北部约500千米的海上,这里距离最近的美军事基地关岛至少1000千米以上。一架美国反潜侦察机又向编队扑面而来。这次不是简单的转几圈就走,而是详细侦察。美机绕编队转几圈后,在“向阳红五号”船周围投放了11个红色浮标,低空盘旋了十多圈。这还不够,还在“向阳红”编队的预定航向上,投放了一个冒烟的圆柱体,看上去像一枚正在点燃着引信的浮动水雷!

第二次远洋的编队总指挥是南海分局局长张瑞禧,这是一个性情刚烈又久经沙场的高级海军军官。对美机的频繁侦察行为他早已火冒三丈,但是按照事先由总参、外交部、国家海洋局共同商定的处置预案,他只能机智应变。因为他把这支编队带到太平洋,毕竟不是为了跟美军斗气,拥有强大海上势力的美军可能巴不得你惹它,好找借打击你或检查你。美机投下的“烟罐”(浮标),正好在“向阳红五号”的船头方向。站在“向阳红五号”船指挥台上,不断拿望远镜瞭望海面的张瑞禧感到美军是在进一步挑衅,“发烟罐”很可能带有触发性水雷。他当机下令,架在船头防海盗用的两挺高射机枪测装弹备便,如果万一“水雷”会有什么“高科技变化编队绕不过,就得齡靠近船体时当机立断击爆它。这时两船都接到了指挥雜张季栋下达的战斗准备命令。

“发烟罐”一直在冒烟,离“五号”船船头越来越近,美机就在“发烟罐”的前方一圈又一圈地盘旋,像是在狡黯地预谋着什么,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形势十分紧张。

在第二次远洋出航前,根据海军指示,我方在航渡期间最好采用无线电静默的方式,尤其要求“向阳红五号”船不到特殊情况不到作业海区不发报,以避免过多暴露目标。当时正处于无线电静默期,张总指挥就在掂量,这是否属于预案所规定的特殊倩况,要不要向国内报告倩况?

“发烟罐”还在冒烟,美机仍然在盘旋。

当“向阳红五号”船距离发烟体仅有一海里时,海军侦察员通过分析报告:这仍然是一只侦察浮标,但有不明规则的信号。张总指挥想起临出航前,海军刘副司令员的告诫,立即命令倪树森船长,操船绕过浮标继续前进,同时命令“向阳红十二号”船,远距离通过浮标,以防意外。“向阳红五号”船在船美军投下的发烟罐浮标500米的地方,安全通过。月1日140时,美机无奈离开。

月6日至4月7日,“向阳红”编队进作业区前和在作业区作业期间,英联邦的新西兰反潜侦察机四次对“向阳红”编队进行侦察骚扰,也投放了侦察浮标,最长一次达三个小时。这是把“向阳红”编队作为重点目标进行监视了。针对美国、澳大利亚和英联邦的飞机进行侦察骚扰,我外交部得到报告后,对相关国家的外交部进行了交涉。4月10日,海军司令部来电,有关国家答复不会再派飞机来了。

在第二次远洋当中,更为难缠的是苏联侦察船。

“向阳红十二号”船本来是作为“向阳红五号”船的掩护船,除了船上顺带试验国产卫星导航仪外,没有水下的考察任务。但为了充分利用,第二次远洋就安排了不需要很多专用设备支撑的测波、磁力等考察工作。4月号,编队正在正常作业,“向阳红五号”船右后方突然出现一艘船,它慢慢驶近。经翻译仔细辨认,这是一艘苏联电子侦察船,舷号为“米洛格拉德伏”号,约000吨级。

与美国侦察飞机不同的是,苏联侦察船可能没有像美国海军那样多地掌握了“向阳红五号”船在南海和第一次远洋中的情况,抑或是被我们的“战术”迷惑了。“米洛格拉德伏”号一进视野,就一直盯着“向阳红十二号”船。由于“向阳红十二号”船在漂航状态,船尾有一只测量波浪的定位浮标,这个黄色的柱状体连着两长串球状浮体,引起了苏联人的兴趣。他们也许判定,中国人是在摆“迷魂阵”,把“向阳红五号”船搞得像大目标,而实际的“大东西”却摆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向阳红十二号”船上。因此,苏联侦察船一进海域,就花了大量的时间盯住“向阳红十二号”船不放。

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国际关系中,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1971年10月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美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成为常任理事国。197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与美国开始恢复正常化关系。而苏联则与我国的关系处于对峙状态,苏联在我国边境和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苏联的海军在我国海疆四处活动。除海洋卫星和通信卫星整天在天上转悠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海洋侦察船、调查船和测量船队,在世界大洋各处进行侦察和海洋观测,尤其注重对我国海区的侦察、调查和监测。苏联的侦察船、海洋调查船和测量船对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侦察和海洋调查、测量,从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战斗开始,在我国海区活动更是频繁,可以说从未间断,包括航母编队、巡洋舰编队、驱逐舰编队、扫雷舰编队和侦察船、调查船、测量船。其调查船和测量船一次活动最长达4个多月。我国黄海、东海、南海领海线以外的大部分海区已被苏联海军调查、测量了几遍,他们对我国海区的了解甚至可能超过我们自己。因此,苏联“米洛格拉德伏”号的出现,引发了“向阳红”编队指挥室里的指挥员们的一番议论。有的认为:苏联人来者不善,用侦察船前来侦察,后面肯定跟着大舰队。舰队的支持力长,如果以舰队多舰对我船进行骚扰,我们将无法完成作业,甚至于可能出现危险的对峙局面。有的认为:苏联人也许会看美国人如何行动,美国人的行动如果有克制,苏联人也不敢乱来,只是来看看,看仔细中国在做什么,对他们有什么不利,侦察一下,免得让美国人吃了“独食”。但现场指挥人员一个共同的看法是:由于苏联海军的进人,加上原有的美国海军、新西兰英联邦海军每隔几天就要来侦察骚扰的形势,01区作为第一预先靶场的意图明显暴露了,海区的作业形势将面临“多国部队”干扰。指挥员们都同意将海上出现的新情况密报国内指挥机构。

苏联侦察船是有备而来。上午11时左右,第一次完成对“向阳红十二号”船的侦察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这次围绕着船体周围进行详细侦察,最近处距离船舷不到00米,双方船员的衣服、发型都看得清楚。

“向阳红十二号”船也作好了自卫准备,将一挺机枪和几支冲锋枪扛到指挥台,脱掉枪衣,这几件只能壮壮胆、搞点心理安抚的轻武器是由一个身经百战的老英雄王志斌来指挥的。他在淮海战役中曾荣立了二等功,在太平洋,他又是“向阳红十二号”船的指挥员。

在“向阳红十二号”船与苏联船频繁遭遇,实际上掩护了“向阳红五号”船的时候,“向阳红五号”船加紧作业。总指挥和船长的意思是,能多得到一点资料是一点。他们要求各专业分队不考虑船员和装备支持的,作,作点的,指挥的是“拿到东西就走”。这个“东西”就是洲际导弹落区所必要的“海洋环境现场数据”。

“向阳红五号”船终于无法隐藏自己主考察船的真实面貌了。在将要结束01区考察时,“米洛格拉德伏”号尾随而来,而且叮着不放。“向阳红五号”船完成作业后一直加速驶向北半球,“米洛格拉德伏”号一直跟随其后。“向阳红五号”船上有人打趣地说:“中国考察编队变成了中苏联合编队了。”但“米洛格拉德伏”号不过区区000吨,续航力低,在大洋上跟了几天就跟不动了,像一只饿昏了头的小鸡,摇摇摆摆地打着趔趄,然后不见了。

当“向阳红”编队返航到达中沙群岛以东海域时,另一艘苏联侦察船“织女星”号突然出现在黄昏的海面上,给刚刚进人南海,体味到临近祖国的那份温馨的船员们投上一层阴影。“织女星”号约1000吨左右,是苏联经常在南海活动的间谍船。别看它的名字那么美丽单纯,它的做派比它的大哥“米洛格拉德伏”号要猖狂得多。5月16日1卯寸在“向阳红五号”船正横80度10海里处发现后,它就一直靠近编队,在编队右侧一二海里处跟随,像约定了要开展两国军事演习似的,再一次组成了“中苏联合编队”。次日清晨,这个按张总指挥说法是“尾巴”的“织女星”号开始挑衅,加速逼近“向阳红五号”船的右舷,在距离约400米时,咔嚓咔嚓照了不知多少张相片,而且没有离开的意思。

总指挥张瑞禧忍了很久了。他找来船长、副长,研究“治治它”的方案。在未请示北京总指挥部的情况下,他下令执行这套方案:

这是一套由两船编队合力围堵“织女星”号的方案。“织女星”号大概是想贴近“向阳红五号”船以监听情报。这样,总指挥就让处在前面的“向阳红五号”船减速,故意让“织女星”号接近自己的船尾,又与跟上来的“向阳红十二号”船缩短了距离,等到两船对“织女星”号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时,处在前面的“向阳红五号”船突然改向右15度,形成拦截“织女星”号船头之势,逼它向左转向。这时“织女星”号被迫立即向左改向,“向阳红十二号”正好全速“顶”上来,从左前方顶压着“织女星号”,使其被迫左转船头。两艘大船一右一左地挤压,“织女星”号顿感局势不妙,嗥叫似的拉出一长声汽笛,主机加速时大冒着黑烟,向越南方向逃窜。

“向阳红五号”船也不示弱,拉出一声胜利的长笛,骄傲地向广州港方向加速驶去。张瑞禧紧绷的脸放开了,露出一脸灿烂,对着远遁的“织女星”号自语道:“到了南海你还猖狂,看我怎么收拾你!”这一时刻,想必总指挥也想起了他经历过的许多战斗,那多数是跟国民党的部队在打。这个原海军川岛水警区的司令员在海军战斗部队时,没有指挥过海战。到了国家海洋局这个非战斗序列的部队后,却几度进人海上临战状态。可是他身上的责任却变了,变得不是为了单纯赢取某种海上兵对兵、将对将的战斗胜利了,他已由一个战斗区域的指挥员变成了一个国防大工程中的“棋子”了,手中已经没有枪没有炮,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美、苏海上强霸,他差不多是赤手空拳,完全在力量不对称的遥远大洋里谨慎地施展自己的智慧与勇敢了。只有在条件非常合适的时候,有十足把握的时候,他才不失时机地张扬一下自己的军人本色,摸一下“老虎”屁股。不知道下次在太平洋与苏联船舶遭遇时,他们会不会报复。“老虎”会如何发威呢?

三、发现“向阳礁”

太平洋的命名出自于大航海家麦哲伦之。

太平洋最初没有统一的称呼,我国古代把它笼统地称为“沧海”、“东海”等,在国外也曾有人将它命名为“南海”。现在使用的名称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命名的。1519年,这位探险家带着由几只帆船组成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几个月后到达南美洲的巴西海岸。接着他们沿海岸继续向南航行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然后从东而西穿过一条曲曲折折、长达100多千米的海峡一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进人到太平洋海域。麦哲伦发现这里波平如镜,与汹涌澎湃、波浪滔天的大西洋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他给这片大洋起名为“太平洋”。

这么大一个大洋就凭一片海域的平静,取下了这个名字,而且真正让全世界都承认了。

航海长刘汉录认为这也没有什么不服的。西方人的航海,不管是多大的规模,总会有史学家们去记载,或者航海家的冒险行为能带来财富,非常受人崇敬,能影响了史学家们的笔。反正西方的航海是船和人走到哪里,岛屿、海域就命名到哪里,书就写到哪里,历史就记载到哪里。而我国的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还早了87年,从中国东海、南海经马六甲海峡人印度洋,发现的岛屿和海域何止百千,没见到他命名过一个岛屿,命名过一个海峡,也没有见他占领控制过一个岛屿。所到之处都是宣示明朝的皇威,怀柔遐方,加惠四夷。

南太平洋的探险考察,特别是西南太平洋这一片海域和岛屿一图瓦卢(埃利斯群岛)、萨摩亚和斐济的发现,历史上是与三支探险队联系在一起的。一是1568年,西班牙航海家门达尼亚德内拉发现了图瓦卢群岛。二是177年至1775年之间,名航海斯库克船长对西南太平洋这一片岛屿的发现和航海地图的测量。三是1819年,一支英国船队再次发现了图瓦卢群岛,并以船主之名命名为埃利斯群岛。19世纪之后,英国探险船队、德国探险船队禾法国的探险船队都多次来过这里。但是最有名的,对这一带的地理环境、水深测量做得最为仔细的莫过于詹姆斯库克船长(JamesCook,178年10月7日至1779年月14日)。

“向阳红”编队第二次远洋的01区,在一个纵横约1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两个渤海)的浅水区,其中核心在6000平方千米,称之为“土斯卡罗纳沙洲”的地方,也许就是这位探险家发现并测量的。库克曾三度远征太平洋,并探索了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线,最早发现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今日新西兰北岛和南岛间的海峡,就依他的名字命名为库克海峡。南太平洋中也有一个群岛以他命名为库克群岛。库克也是最早发现夏威夷群岛的欧洲人。库克还是地图制作者、经度仪航海测定船位的发明者。据记载,177年詹姆斯库克再度离开英国进行第二次远征,前往南太平洋。这次他没有像第一次远征一样,由东向西航行,经过巴西、南美绕过合恩角进人南太平洋。是方,西南,洲的,南,达新西兰。接着他花了很多时间一一探索南太平洋中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三点连成三角形中间的岛屿,然后经南美洲、大西洋,在1775年返回英国。库克在太平洋探查的这片岛屿就是库克群岛、萨摩亚群岛、斐济群岛、埃利斯群岛图瓦卢、吉尔伯特群岛、所罗门群岛等等。

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在00年前,库克船长驾着三桅木船,扬起风帆穿过土斯卡罗腊沙洲的情景。他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地图制作者、探险家,甚至于我们现在看来他还是一名杰出的海洋学家。在大洋上,他很勤奋地测量着大洋的深度,他不可能有今天“向阳红五号”船精密的万米测深仪,甚至也不可能有声速回波测深仪。当年库克船长测量大洋的水深是由一种打了绳结的水铊测量的。也许当时在航经土斯卡罗腊沙洲的时候,就命令他的士兵,拿上水铊,一个点一个点地测量了水深,竟发现是一个浅水的沙洲,就随叫上了这样一个名字。00年来,继库克之后,德国探险家、法国探险家、特别是英国探险家都多次到过这里。这一带的海岛差不多都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后来德国人插手、新西兰又染指萨摩亚群岛。按一般推测,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对这一海域是有过精确的海洋测量的,否则他们都无法在这里展开举世闻名的岛。

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地区,历史上成就了库克船长、沐浴了规模空前的现代太平洋战争的一个海域和一片海岛,居然还留给中国人一个地理发现。

1977年4月6日晚上,在一份英文版海图上标明000米水深的一片深海的海域,突然出现了奇迹,水变浅了!

船在每小时以1节的速度航行,水深数字却在急剧变化,000米、1000米、100米、50米、4米、米……值班航海长刘汉录立即报告船长倪树森,倪树森立刻命令减速、停车。还未等到船完全减速停下来,测深仪却测不出水深了。船尾值班水手报告,发现船尾的螺旋桨打出泥沙。船长倪树森腾地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往舷边跑。水深数字突然变浅,多半是由于地理原因,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水下有潜艇或障碍物!“向阳红五号”船的航海测深仪有两台,一台是1600米范围船用回波测深仪,另一台是000米舰用回波测深仪,这两台测深仪从海图室就可以读取测深数据。另一台大深度的万米测深仪安装在专业分队的重力组。重力组组长许时耕和航海长刘汉录立即将三组测量数据比对,看是否测量仪器有误。这一比对竟把他们都惊呆了,水下既不是障碍物,也不是潜艇,更不是误差,而是一座海山,平滑起伏的海中珊瑚沙洲!经慢速测量,这里水深0米左右,天文低潮时最浅处只有几米深,超过五米吃水的船只根本就没有来过,“向阳红五号”满载吃水是77米,低于8米水深都得擦底,非常危险。地理位置在土斯卡罗腊沙洲以南,即西经……;南纬……

“发现了一个新沙洲”!这个消息一下子在全船传开了,许多人跑到甲板上看。船员们有经验,0米的水深在浩浩大洋里是相当浅的,而且完全可以见到底。但夜晚的海面漆黑一团,探照灯打下去也看不出什么异样,一个中国人可以“彪炳千古”的地理发现埋没在海洋调查船员们的梦里了。

船长倪树森刚刚经历一场虚惊之后,慢慢缓过劲来,开始注意起这个海图上没有标记的太平洋里的浅滩了。总指挥和副长、航海长们在指挥室议论:如果确认是新发现,这可是中国航海事业的大事。中国从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到明代的航海家郑和,在人类历史上率先开启了世界的远洋航海事业,可是到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之后,500多年来在世界航海史上没有过中国人的名字,没有中国人的声音,没有中国人建树,反倒让比郑和晚87年的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出尽了风头。西方借着哥伦布、达伽马的寻找东方新航路的势头,开始了地理大发现,也几乎命名了他们“发现”的全世界的大部分岛屿、海峡,欧洲因此而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

航海长刘汉录是“向阳红五号”船上汪大渊式的人物。他是航海长,除了领导航海部门保障航海安全,记录航海史实外,他自己还记了一本日志,将每天的大小事都记录下来。特别是经过一个海上目标时,他会绘出侧面、正面的草图来,还标上目标的方位、位置和与船舶的距离。这种用墨水钢笔勾画的功夫,是他在大连海校读书时学到的,也正是从中国元代著名民间航海家汪大渊那里传承下来的。汪大渊两次从泉州出海,随阿拉伯和中国海商船下西洋,一路上他把见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均一一标绘描述,最后出版了世界历史地理名著《岛夷志略》。据记载,后来郑和七下西洋,随船的航海家马欢把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所记一一与原景物比对,认为“所记不误”。可见汪大渊对郑和航海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航海事业的贡献之大。“向阳红五号”船发现无名沙洲后,航海长刘汉录立即用“卫星导航仪”定了一个位置,标到了中英文两用版的海图上,同时在航海日志上留下明确的记录。有人建议也学一学西方人给取一个名字。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比较内敛,不尚个人主义,扩张意识也不强。中国的航海很早,元朝的汪大渊之前,中国也有徐福东渡、鉴真东渡等艰苦卓绝的航海,却看不到中国人活动的地理记载,没看到有徐福群岛、鉴真海的命名,在通往印度洋的航线上,也不曾有汪大渊群岛、郑和海峡之类的名字。现在南海南沙群岛的郑和群礁不是郑和自己的命名的,是后来的中国海军在勘察水道时为纪念这位大航海家而命名的。按理郑和不只发现一个南沙的群礁,整个东南亚、南亚的海上航线和沿途岛屿没有不记在郑和的航海图上的。因此,大家认为这一次中国人冲出岛链不容易,一定要留下一个纪念。刘汉录提议,要给暗礁取一个中国的名字,证明是中国人发现的。地球物理专家许时耕就说:“就叫做向阳礁吧,证明是向阳红编队发现的,是我们集体的发现。”总指挥和船长两人一对视,“好”张总指挥往海图桌上拍了一巴掌,“就这样,中国人的发现,我们也要为中国人的发现取名。”于是,在我们中国海军航海保证部出版的太平洋海图上,便有了一个中国人发现的“向阳礁”,与库克船长发现并由他命名的土斯卡罗纳沙洲只有不到0海里之遥。(未完待续)

相邻推荐:暗影1942柏林1943海狼1937凶宅清洁工魂断太平洋女子航天队逆袭1990重生1991之海王大亨重生之黄金1991图灵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