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超级外星特工 章节

第一百九十七章寻师

推荐阅读: 鉴宝神医 御天武帝 寒门狂婿 仙王归来 史上最强大师兄 武道战神 至尊仙道 绝顶保镖 诸天祖师模拟器 泛次元聊天群

出来后,林超便提剑送去检测。

检测的过程耗费整整一天时间,好在也并没有发现异样。

检测完成后,林超取回宝剑,径直来到装备组的一间偏僻办公室。

浙省自欧冶子这位中国古代铸剑鼻祖开始,龙泉、莫干山等地虽历经无数朝代更迭战乱,却仍旧传承无数铸剑世家。

历代铸剑师为取山间铁英,采日月精华,披肝沥胆、追星逐月。跋涉之际,多闻蛮荒奇闻轶事,录于家族典籍。且宝剑铸法传承不绝,锋锐难当,多备于“斩妖除魔之伍”。余杭基地近水楼台,装备组恰有传承铸剑师一名,司职冷兵器铸造。

只可惜当代灵台为代表的全球外星管理部门,*为代表的高科技武器当道,已经鲜有铸剑师动手的机会。林超送去寒水剑配置剑鞘时,铸剑师惊于其铸剑手艺,免费不说还言及必为他用最好的材料制作剑鞘,这才让林超同意留下宝剑一周让其仔细揣摩。

见铸剑师痴迷研究,林超也不多待,留下剑,便离开了装备组。

他现在对软剑“恋奸情热”,正是爱不释手的时候,没了寒水剑,不得不从别的地方淘来一把龙泉软剑用作日常挥舞。

在两次差点削去自己的脚趾后,林超萌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张队给的那张纸条正在此时派上用场。

林超按纸条上的号码打过去电话。接电话的是一名声音听起来很年轻的男人。对方的声音很冷漠,即便林超说明了来意,对方的语气也没有一丝变化。只是在确认了林超的身份后,电话告知了他一个地址,并言及只候三日,之后恕不再接待。

林超有了压迫感,随便找了两件衣服便要出发。

临走前,云裳却找了过来。

“张队让我跟你说,孙老向来隐居不多见客,他是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这机会,让你好好把握。还有就是老人脾气比较怪,你要注意点。”

“知道了!代我谢谢张队啊!”林超忙致谢,云裳的提醒可是给他帮了大忙。要不入宝山而空回,那多冤。

“那行,你忙。我先走了。”

林超送走云裳后,便开车离开了监测站。为了赶时间,他到机场选择坐飞机一路北上。

中午时分,从芝罘(fú)国际机场出来,林超租了辆汽车,便开往鲁省东北部他此行的目的地,登州港市。进入登州港市区的时候,林超还是打那个电话邀约时间。年轻人言及老人休息,三点才见客,林超无法,先没去孙老的住所后,而是到海边附近闲逛起来。

蓬莱地处鲁省半岛最北端,濒临渤海、黄海,北距辽东半岛66海里。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素有“仙境”之誉。依山傍海,景色秀丽,独具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被认为是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之一。“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便源于此。因而它自古便是历代帝王寻仙访药、文人墨客走笔放歌之地。翰墨流传,为山海增色,遂使蓬莱仙境扬名天下。

有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的蓬莱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另有蓬莱水城为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港口之一,气势雄伟,与蓬莱阁交相辉映,修有水门、码头、炮台等海港和军事建筑。

随便在蓬莱阁风景区逛逛,一直等到下午三点。林超提着一些礼物,来到风景区北端一座海边小村落。湿润整洁的石阶,墙角边的青苔翠绿,村里沧桑的青石板上蒲苇草遮盖了鲜有人迹的小径,这里没有农家乐式的喧嚣,有的只是那些未曾“涂脂抹粉”的古老民居建筑。因为海风肆虐,砖瓦饱经风霜,显得非常的斑驳。

孙宗师的家是中国北方最常见青砖瓦房院落。高大的围墙,宽阔的院字,还有三间大瓦房共同构成了这座农村气息浓厚的小院落。

谁能想到一位武学宗师竟然会隐居在此?

林超到门口整整衣衫,上前按响门铃,里面响起一句询问,“谁啊?”

听声音,正是在电话里与林超沟通的年轻人。

“你好!我是林超,上午与你通过电话,应约前来拜见孙老。”

“知道了!等下,我来开门。”

对方显然已经确认过林超的身份,没有多犹豫,便答应开门。

“好的。”

没多久,铁门打开,出现在林超面前的是位面貌普通的年轻人,面容非常的白皙,看年龄和装扮应该是一名在读大学生。

不过,这位再平常不过的年轻人却让林超瞳孔猛地一缩。

因为玉佩清晰的告诉他,这人竟是一名外星人?!

林超强忍住惊讶,平复下心情,才露出微笑,缓缓道:“你好!我是林超,经张队推荐,特意前来拜见孙宗师。”

“进来吧!我爷爷正在练武,你不要打扰他!”

林超再次一惊,他是孙宗师的孙子,难道……?

年轻人没发觉林超内心的惊意,示意他先进去,而自己则在后面关上了大门。

压抑住心中的问号,林超默默点头,先一步走进院内。

干净整洁的院落内,这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孙宗师也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其人仙风道骨,面色红润有光,胡发皆白,因正手持兵械演武的缘故,全神贯注、神情严肃,可一举一动张弛有度,腾挪转移间尽显宗师气派。

孙老手持的兵器也非比寻常,竟是难得一见的连枷棍。

连枷棍演化自古人农具“连枷”。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二者由一根木棍或竹棍连接。挥动连枷时,平排的竹条或木条会绕轴转动,往地上打击时刚好平行拍打地面。因此,将晒干的麦、豆等有壳作物放在地面上,用连枷打击可将其籽粒剥落出来。

作为打麦的农具,连枷在我国出现得很早,至少在春秋时代就有。《国语》卷6《齐语》记管仲对齐桓公说:“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枷、芟。”三国韦昭的《注》说:“枷,拂也,所以击草也。”《汉书》卷100《王莽传》云:“西载,北载拂。”唐代颜师古的《注》说:“拂音佛,所以治禾者也,今谓之连架。”可见“连架”这个名字唐以前就出现了。

而自唐代开始,这种农具被军事家们排上用场,用来作为一种守城的兵器。杜佑《通典》卷152《兵五?守拒法》中曾提到它在守城时的功用:“连枷,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

宋代是连枷走俏的朝代,不但仍旧用之于守城,而且变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马上兵器。

《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载:“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南宋初,陈规以自已的亲身经历写成《守城录》一书,在卷3《德安守御录》中写道:“城上人用砖石及连黠棒、长枪、弓弩拒退。”“连黠棒”应是“连枷棒”的异写。宋代以连枷用之于守城,延续唐代,主要功用是对付已经攀登到城头的敌兵——利用连枷结构上的特点,打击敌人露出垛口的手和头。

骑兵用的连枷,属于短兵类,有的通体用铁制成,如南宋周密所说“又以铁为之,短兵之利便也。”有的是木质而用铁皮裹其外,或加上铁箍。《武经总要?前集?器图》有它的图式还有一段文字介绍:“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以铁饰之,利于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宋代名将狄青在平定岭南侬智高叛乱的战争中,曾经使用过马上铁连枷,成为宋军以铁连枷破敌的著名战例。《曾巩集》卷52《南丰先生集外文?杂识二首》载:“先是,(狄)青已纵蕃落马军二千出敌後。至是,前後合击。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战,军士又从马上以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相枕藉,遂大败。(侬)智高果焚城遁去。”

侬智高是广西溪洞蛮的首领,所率“蛮兵”最擅长标牌,即藤牌标枪,往往凭高据险,蜂拥而攻,锐不可挡。宋的广南东、西路军备松懈,侬智高一度几乎据有两广全境,形成割据势力。狄青的主力是他长期与西夏作战中训练出来的“蕃落骑兵”,即西北汉地边民骑兵,执铁连枷的也主要是这支军队。显然,久在西陲的狄青,充分发挥骑兵突击时铁连枷“自上击下”的威力,使得以步兵为主的侬智高叛军一战而溃。

元明时代,连枷仍旧为军中装备之一,而且我们在明人留下的踏青风俗画中,可以见到当时民间艺人演练长柄连枷棍的形象,说明这一军中利器在明代已被民间武艺所吸收。

连枷棒也是清军的装备之一。《清会典图》卷103《武备十三》有“连枷棒图”,并附有文字解说:“棒其制有三,皆规木。绿营用者二:一长五尺四寸,围四寸六分,通髹黄,两端钻以铁;一为虎头棒,长四尺,围四寸六分,通髹黄,绘虎纹。汉军用者曰连枷棒,左右双持,棒长一尺五寸八分,枷长七寸五分,围俱二寸五分,皆涂黄油,两端钻以铁,首各加环,以铁索相连为一具。绿营制同。”

在古代战争实践中,由于步兵近身作战的需要,不仅需要象长柄连枷棍这类长兵器对付敌人,混战中失落了长兵器或长器械,近身而无所用之时,插在腰间的短柄连枷棍(虎尾梢子)便派上了用场,随手从腰间抽出打击敌人或双手各持一端用铁链绞杀敌人。因短小精悍、灵活多变,极具杀伤力。

可惜随着作战形式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连枷棍逐渐失去了昔日在战场上的显赫地位,退出了军旅征战的舞台。(未完待续)

相邻推荐:出马仙童超级熊孩子系统讨逆签到三年,成为全球特战之父从蝎子开始的无限进化盘古战警城堡争霸:我的魔物兵种可以进化全民领主:开局签到打折神器全民领主:我无限更换兵种在本尊面前出性转cos